详细说明
城隍爷是一位公正无私的人,他们有任期制,所以每位城隍爷可以携家带眷来城隍庙任公职。城隍爷也因任职地点不同,有等级之分,在京都的城隍爷封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府城隍爷是威灵公的地位,住在州的城隍爷封为“灵佑侯”,住在县的城隍爷封为“显佑伯”,显示各级城隍爷、庙也有不同的身份与地位,有趣的是这一层封号中,很类似封建制度下的“王、公、侯、伯、子、男”的封号。城隍爷的前身为水庸神,兼管阴阳的神祇,也是中国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
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至迟在唐代即奉祀城隍,它因袭民俗,视城隍为保护地方、主管当地水旱疾疫及阴司冥籍的神灵。
明太祖朱元璋曾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做了皇帝后,他对土地公公及其上级城隍爷极为推崇爱戴。他下旨京城和几个大城市的城隍爷的神职为王,职位为正一品。各府、州、县城隍爷的神职分别为公、侯、伯,从而与当地的官署衙门同等级别,使城隍庙兴旺起来。
2代表人物
编辑
城隍爷因为城隍爷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所以很多地方的城隍爷常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来充任。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除暴安良。例如北京的城隍爷是文天祥、杨椒山。文天祥是南宋忠臣,这是人所共知的。杨椒山是明代大臣,因弹劾奸相严嵩,被捕入狱,死于昏君奸臣之手。杭州城隍爷周新,在明朝永乐时任浙江按察使,铁面无私,人称“冷面寒铁”。后遭奸臣污陷而死。浙江衢州的城隍爷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杨炯在衢州当过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上。南宁、桂林的城隍爷是苏缄和浙江绍兴的城隍爷庞元,均是忠臣良将,对百姓宽厚仁慈。郑州城隍庙供奉的是汉刘邦麾下大将纪信。汉高祖刘邦三年(公元前204年),项羽围刘邦于荥阳,危难之中,纪信冒充汉王,使刘邦得以逃走。“羽烧杀信”就是说的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