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大势至菩萨,右边为观世音菩萨组成。西方三圣乃是净土宗专修对象。
阿弥陀佛是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 分体浇铸 西方三圣 黄春和这是一组佛教净土宗崇奉的题材,称“西方三圣”,是佛教宣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尊神,由主尊阿弥陀佛与其两位胁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组成。据《阿弥陀经》记载,阿弥陀佛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众生临命终时念诵他的名号,他将手捧莲台,率领二十五位大菩萨前往接引,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二十五大菩萨的上首菩萨,是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重要助手。净土思想从东汉末年传入中土,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极大发展,隋唐时期形成我国著名的八大宗派之一的净土宗,唐代以后随着佛教的不断世俗化,更成为我国广大民众最为崇奉的佛教思想和宗派之一,至今影响仍然不衰。这组西方三圣造像就是唐末五代时期净土思想流行的重要历史见证。主尊阿弥陀佛结跏端坐于中央,头饰螺发,顶显高肉髻,大耳垂肩,面形丰满圆润,眉如弯弓,双目俯视,神态沉静内省,头后饰尖圆形头光,头光上刻画细密的火焰纹,工艺精巧。上身修长,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衣纹自然流畅,有唐代薄衣贴体之遗风。左手结施与印,表示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望,右手结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恐惧。身下为高束腰莲花座,上部饰仰莲三重,莲瓣错落有致,下部有覆
莲一重,排列规整。主尊左侧为观音菩萨,左手当胸持莲花,右手下垂结施与印,右侧为大势至菩萨,左手下垂结施与印,右手当胸持莲花。二菩萨皆头戴宝冠,发髻高耸,面相安详,头后亦配有尖圆形火焰纹头光。身体修长,上身袒露,胸前佩饰璎珞,左肩斜披络腋,下身着长裙,衣纹呈U字形分布,如水波般优美自然,腰间束带,并露出蝴蝶结。双肩搭有帔帛,帔帛蛇形垂落,飘逸自然。侧身恭立于莲花座上,莲座形制与主尊相似。三圣像前又安立两尊金刚力士——密迹金刚和罗那延天。力士形象、衣饰完全相同,皆头束高髻,蹙眉阔鼻,面露愠色,头后有圆形头光,但其上无火焰纹饰,标明其身份尚未超凡入圣;上身袒露,胸腹部露出鼓胀肌肉,胸前饰璎珞;下身长裙掩足,腰间束带并打结,U字形衣纹衬托出衣质的轻薄柔软;周身亦披有大帔帛;双足立于单层覆莲座上。二力士中央置一香炉,其口沿有四枝莲花,两两相对盛开于炉口之上,炉下有鸠盘陀托举。下为方形四足壸门形座床,壸门上缘饰有锯齿纹,四围设有护栏和望柱。座床前两足旁各有一狮蹲踞,二狮前足直立,后臀着地,昂首翘尾,造型生动逼真。整组造像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形象生动、风格古朴,造型复杂、工艺精巧,题材新颖、材质独特,实为我国现存五代时期佛像珍品。唐代以后,佛像艺术流行写实之风。所谓写实,就是就是以艺术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真实特性。在写实风格的影响下,佛像艺术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造像面相方圆,肌肉饱满,躯体壮实,装饰繁复,而最为突出的是衣纹的表现,衣纹宽大流畅,质感较强,整体给人亲切自然的艺术美感;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已完全脱离了外来艺术模式,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浓郁的世俗社会审美情趣。这组西方三圣像以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正是这一时期佛像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作。 参阅:《中国美术全集》雕塑卷隋唐雕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