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四海龙王是中国民间所敬之神。即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之总称。龙王信仰起源较早,后渐遍及中土。早期的龙神,虽有降雨等神性,却无守土之责。如汉代祈雨时则祭土龙。
龙王是管理海洋及人间气候风雨的龙神,龙王为上古之神,屈原【楚辞】【九歌】当中对其有描述记载。
龙由九种动物融合而成,能上天下海,呼风唤雨。所以龙为灵兽之首,又是炎黄华夏归一的见证。被历代帝王视为君者象征,故古代帝王多次下诏封龙为王,以求社稷风调雨顺。
常见的有九位龙王,使其泽瑞下界,滋养下界生灵。九位龙王为:五帝龙王【陆地、天】一共五位,记载于《龙王品》。四海龙王【海洋】一共四位,记载《太上洞渊神咒经》。
由于四海龙王是海洋之神,远离天界,在神灵中身份比较特殊,保持着较大的自治性,天宫对其海洋之事,一般任其自治。龙王育有龙子龙孙,安居下界。四海龙王是道教神,最先由道教提出,最早出现在道教的《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是中国古代龙神崇拜,海神信仰再结合佛经中的龙王的产物。[1]
虽然四海龙王由道教提出,但真正开始流行崇拜是始于唐宋时期帝王封龙神为王。[2]
四海龙王只是套用佛教的龙王称呼,与其并无太大关联,四海龙王真正起源于中国本土龙文化,是始于战国时期的五龙神崇拜,[3] 可以说,道教的纯中国血统的四海龙王及五帝龙王,是由朝廷封的本土龙神而来的,由中国本土龙神演变的龙王,才是后来神魔小说中四海龙王的直系宗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