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8 10:43
出钢后,记者跟随陈国峰来到前“摇炉房”。“溅渣完毕,需要我们在这里把剩余的钢渣倒在渣罐里。”陈国峰说。这里跟后“摇炉房”一样,记者穿的长袖衣服已经湿透,这里与渣罐和1600余摄氏度的距离也非常近。“我们一个班次能出大约9炉钢,每次出钢完毕,我们都要近距离接触钢包和钢花,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已经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在溅渣的间隙,陈国峰边擦汗边对记者说。
在这个间隙,记者看到,头上穿梭的天车吊着废钢往转炉里加料,转炉也转了过来,准备“吃饭”的它为出下一炉钢做准备。几米外,记者听到炼钢工人吹响哨声,仰头望去,上空的一炉铁水正往转炉里倾泻,美丽的钢花让人忘记了酷暑,忘记了热浪,它映红了炉台,映红了每天与它共舞的炼钢工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