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邵志敏代挂号-上海专家挂号办理入院包成功1-3-9-1-6-0-5-9-1-6-4
专业擅长
乳腺癌、乳腺疾病的诊治
个人简介
邵志敏,男,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主任、乳腺外科主任,博导,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乳腺中心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癌症中心进行乳腺癌的研究多年。1962年3月出生于上海,198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目前是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疗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上海市乳腺疾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国内外多个肿瘤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和审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1998年被选为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重点学科带头人,同年荣获中科院首届“民治乳业生命科学”奖杰出奖和首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奖。1999年被教育部聘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获得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和上海市卫生系统领军人物。先后承担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863项目、211工程Ⅱ期,985课题及其他省市项目共20余项,主要从事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科研重点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乳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和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带教20余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主编4部专著,包括乳腺肿瘤学教科书《现代乳腺癌诊治新进展》和《乳腺肿瘤学》,在国内外肿瘤专业杂志上已发表有关乳腺癌研究的论著近350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被世界医学文献引用近2800次。
病人是个小战士,从健康状况和社会地位看,都可说属“弱势群体”吧。医生这时只有站在病人位置,理解他们的苦处,自己才能心平气和,高姿态地把矛盾处理好。
[近些年,中国医生面临着一个处境比较复杂的时期。医务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不大好,医生自己也有很多话没处说。原因是复杂的,有体制问题,有舆论问题,但医生本身在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时候,医生只有自己尽可能地做好工作,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对患者的定位,从过程上包括初诊时的初步定位和疗程治疗过程中的修正定位、完善定位,从范围上包括:病情、心理、经济三个方面。
1、病情
病人因疾病而就诊,病情是疾病表现出来的征象,也是病人就诊的初始原因,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情,同一种疾病其病情也不一定相同,病情不同导致症状各异,病人就诊原因也就千奇百怪,求治欲望强弱不同。
病人陈述病情,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文化程度、对健康的意识和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程度等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我们医生去发现,寻的有关的病情,并对病情进行客观而科学的分析,从而提供正确的诊断和准确的治疗,病情使医生和病人的距离拉近,病人通过病情的陈述,获得医生的诊断,医生通过了解病情,为病人作出诊断,为实施对病人的治疗奠定基础。所以,医生对病情的定位是病人能否接受治疗的基础工作,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性因素。
医生如何做好病情的定位,除了医生本身的业务水平,业务素质外,还要对病人耐民、细致、同情与认真倾听,抓住病人的病痛拟定初步诊断,并根据不同的病人,作出详略不同、轻重不同的讲解,让病人理解接受,从而得到病人的信任,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2、心理
病人的心理受多方面影响:(1)疾病本身所致生理变化影响心理变化,如疾病所致疼痛和不适(尤其是长时间),常常使病人烦躁、情绪激动;(2)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办医较多、较乱,病人反复多处就医,但得不以医生客观而科学的解答,从而使病人产生有些疾病不能根治,甚至对性病产生恐惧心理;(3)医生对疾病了解不够,对病人解释不清,对治疗说明不透,对预后含含糊糊,而使病人产生不信任心理。
病人来诊往往生理和心理疾患并存,有时心理疾患表现的更为突出,更为顽固,甚至严重影响了生理疾患,医生在接诊时,在发现的建筑病情时,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因势利导,利用病人的心理,让其接受治疗。在治疗中要生理、心理兼治,必要时用一些治疗手段,扭转病人的心理,大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