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上海肺科医院姜格宁挂号电话,用过的都说好
个人简介
姜格宁,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外科学系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曾于1999年-2000年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附属 Barnes-Jewish医院和美国Mayo Clinic 胸外科进修。荣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和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副主编或参编专著有《肺移植》、《肺外科学》、《呼吸内镜学》、《微创胸外科》、《胸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移植学》、《心、肺及相关多器官联合移植》、《临床医学概论》、《气管和支气管外科学》、《胸外科学》、《呼吸内科学》、《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外科学分册》、《内镜微创学》等14部。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及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社会、学术职务: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心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兼胸腔镜学组副组长,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委等多本杂志编委。
俗话说,医院的门多。47岁的张女士十分生气地向记者诉说了她在一家知名大医院就诊的经历,多次的“折腾”让她苦不堪言。她说自己的主要症状是烦躁、头昏,于是先被叫到糖尿病专科,去了后医生又让看妇科,但是妇科医生认为主要原因是更年期问题,可到了更年期专科门诊,医生又让她去看神经科,到了神经科一看,这里还分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就这样,她在医院5层楼上下跑了大半天,先后见了5名医生才搞定。最后医生给开了张脑电图的检查单,改天还得来做检查……“生病了,我该去看哪一科?”这是聪明就医的第一步。然而,记者在某医院门诊对30多位患者进行的随机调查表明:大多数患者认为,走进医院有时就像走进了“迷宫”,尤其是在那些分科较细、部门较多的大医院,更是有种被“搞晕”的感觉。所以在去医院以前,我们应该做一点准备工作,学习一些看病的窍门,让我们去医院看病不再那么痛苦。1.有备就诊,提高效率a.就诊时一定要准备好以往曾经做过的检查报告及病史资料。最好能按时间顺序排列,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您的病情,也可避免重复检查。b.就诊前想好与医生沟通过程中,需得到哪些与自己疾病有关的信息。必要时可事先列一张问题清单,避免因匆忙而忘了该问什么,引起重复就诊。c.假如您经济条件不宽裕,不想支付太多的医疗开支,不妨直接告诉医生,让医生开疗效相近、价格低廉的或医保可用的药物。2.分门别类找医院一般来说,三级医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医院)因运行成本等原因,其门诊、手术和住院收费标准远高于一、二级医院。另外,按医保试行办法规定,医院等级越低,统筹金的起付标准越低,统筹金中个人支付的比例也越低。而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发烧、高血压、肺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在一般的中小医院都能治,而且治疗方法大同小异。一些小手术也可以选择在医院设备和技术水平完全够格的二级医院进行。大医院就诊,病人意见最大的是“四长一短”:挂号、候诊、检查、取药排队时间长,与医生交流时间短,这个现象的根源是很多人都往大医院挤。大医院的特点是分科细、专家多,检查手段齐全、高端,但是分科太细的弊病是不太全面。小医院的医生管得宽,什么病都看,往往经验更丰富,遇到复杂的疾病,需要转科,他们比百姓知道得更多而且准确,有他们提供指导,患者会少走弯路。3.先去分诊台问问再挂号医院的分诊台多是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他们对医院熟悉,了解科室和专家情况,会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做一个大致的分析,告诉患者应去哪个科室看病,正确的就诊程序,还可能推荐合适的医生。4.信任医生,拉近关系医生想把病人的病看好的心情与病人想看好自己的病的心情是一样的,没有医生不愿意给患者看好病。医生与患者有同样的情感需要,同样需要理解、鼓励、信任和尊重。医生每天接待众多病人,每天重复聆听着相差无几的话,你可以说一些大多数人不会说的话,比如旁敲侧击地进行一些赞美等。5.和医生交流抓重点看病的第一步是问诊。最好先把自己的不舒服的感觉是什么、位置在哪里告诉医生,然后医生的提问才会有针对性。医生的提问一般比较简单,如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有发热吗?肚子疼吗?咳嗽吗?等等,回答起来不会很难。如果医生问得比较多,说明医生关注你的病情,不要不耐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