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上海仁济医院陈胜良挂号攻略条件要求时间
个人简介
陈胜良,男,医学博士,理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科副主任,南院执行主任。主要从事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状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防治方面的研究。擅长慢性胃炎、反流性疾病、慢性便秘和腹泻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中国消化心身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医学分会综合医院精神医学诊治同盟成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常任理事,西部精神医学协会消化心身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原创金哲丁香头条编者按:临床医疗工作的核心对象是患者,临床医疗工作中的核心关系是医患关系,要想使临床工作顺畅进行,必须处理好医患关系。头条君(dxytoutiao)特别邀请北大医院「医学教学与评价方法工作坊」中,承担医患沟通教学工作的金哲老师,分享告知「坏」消息的技巧与要点。要想处理好医患关系,除了将诊疗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外,还需要积极良好的沟通,医患的沟通是一种特殊情境下的人与人的沟通,而其中告知「坏消息」又是医患沟通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什么样的消息属于「坏消息」呢,广义来说,任何与患者及家属预期愿望背离,可能以消极方式改变其未来的消息都属于坏消息。具体来说,常见的可能是下述几种情况:患者处于病危、病重甚至于抢救治疗无效面临死亡的情况;患者罹患了预后不良的疾病,如癌症、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期维持透析等;受目前医疗条件所限,尚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状态;涉及患者敏感隐私的情况,如患者罹患艾滋病、其他性传播疾病或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等。面对「坏消息」 医生和患者都为难临床工作中可能涉及告知坏消息的情况很多,而面对这些尴尬的局面,不论医生还是患者,都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告知坏消息,在临床实践中是一项比较艰难的工作。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听到了与预期不符的糟糕情况,会产生心理落差,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人开始可能会出现心理抗拒或心理麻痹,表现为排斥、拒绝相信或是沉默、麻木;另一些人可能会因担忧和恐惧表现出悲痛、震惊、愤怒、绝望的情绪;有些人会失声痛哭,呈现一些难以安慰的状态;更为极端的情况是,有些患者或家属会把这些不良的情绪转移到带来坏消息的医生身上,这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产生这些不良情绪的原因,除了患者和家属面对坏消息一时不能接受以外,有时医患关系中,知识层级的不对等也会加深患者的困惑和不理解。在医生方面,告知坏消息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重大的负面事件,其实医生有时也会难于应对,面对死亡和重症也会产生恐惧,有时不愿面对患者及家属,害怕受到责备,对于患者及家属一些较为激烈的情绪不知如何疏导,害怕最后场面失控。同时坏消息其实也会让医生产生很多负面情绪,面对患者病情的恶化,很多医生会产生无力感和职业挫败感,尤其是当一些已诊疗较长时间、维持良好合作关系的患者出现情况恶化时,医生甚至会产生愧疚感;医生如果不能很好的梳理好自己的情绪,也会让告知坏消息变得举步维艰。因为上述这些困难,所以在告知坏消息的过程中,有些医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当的做法。有些医生觉得无论怎么说患者都会难过,所以就选择了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而欠缺感情及人文关怀;另一些医生可能不自觉的出现一些拖延、回避的做法,比如陈述完坏消息后不等患者表达感受或提出问题就匆匆避开,没有对患者是否完全知晓做确认,或是使用一些专业的术语导致患者不能明白准确的理解;另有很少一部分医生为了保护自己或保护患者,在告知时对病情进行了一些夸大或掩盖。以上做法都是不恰当的。正确恰当的告知方式中,医生应该是善解人意的,能够给予患者正面、积极的回应,并且具有同理心。这就需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能同时兼顾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层面的需求;充分给予患者提问的机会,给予反馈,并最后确认其理解;同时了解其心理层面的感受,给予适当的鼓励、支持,给出合理恰当的希望和治疗方案。良好有效的告知,最终希望达到的目标包括:保障患者知情的权利;确认患者充分知情;尊重患者选择的权利;让患者在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支持;最终让患者顺利的接受现实,勇敢积极的面对疾病。美国的 Baile 医生曾建议在告知癌症患者病情中可使用「SPIKES」六步法,这六步法中基本涵盖了上述提到的一些原则和细节,同时能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当的做法,可以推广到其他告知坏消息的情境中。第一步:准备阶段(Setting/Set up)在告知坏消息前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环境、场地、设备等硬件的准备,也要做好人员和心理的预演和准备,还要选择好恰当的时间。如通常不应该选择在例行巡房的时间进行坏消息告知,因为这时患者可能会措手不及,缺乏对坏消息应对的心理预期,而且大多数患者可能都不是在单独的病房中,在与目标患者进行沟通时,其他在场的患者可能出于好奇会进行旁听,这可能对目标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而且在例行查房时,可能会有其他未直接参与诊疗目标患者的医生在场,他们对目标患者既往的诊治经过和心理状态并不了解,这也会加重患者的不舒适感。所以较为恰当的做法是选择一个相对私密、不受打扰的、具有保护性(对患者及医生均具有保护性)的环境,选择一个较为充裕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负责交代病情告知坏消息的医生应能关闭手机、呼机(或将其调为静音),确保在谈话期间不受打扰;为让患者能详尽的了解情况、逐步接受,可以适当准备病历资料,诸如影像学报告、病理报告等;应有其他医生或护士作为辅助人员,如遇患者或家属出现难于控制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