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上海市浦西仁济医院马雄代挂号全部给予
个人简介
马雄,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感染内科主任兼任消化科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擅长慢性肝胆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病等疑难肝病的诊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曾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近2年。在Hepatology, Journal of Hepatology, Journal of Autoimmunity等国内外杂志上已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50余篇。共同主编专著《自身免疫性肝病基础与临床》、《难治性消化系疾病》、《消化病特色诊疗技术》等。现为《Journal of Hepatology》、《Journal of Autoimmunity》、《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中华肝脏病杂志》、《国际消化病学杂志》、《胃肠病学》、《肝脏》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报》等杂志编委。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一项,领衔上海市教委《非病毒性肝病免疫学研究创新团队》,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
各论
患者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用以说明每种常见内科急症的观察、判断和处置技巧,值得细心玩味。相信作者所提到的注意事项在临床工作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不限于急诊!也不限于内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买一本翻翻。
由于我所在医院急诊任务多,情况相对可能复杂点,我想这样做可能会有帮助:
每一个来夜间门诊的病人都可能有潜在的危险(没有事谁没事跑医院呢),那些大声叫嚷的可能没有事,来了以后坐在门口一声不吭的可能更危险,就是说首先要自己能判断清楚谁轻谁重。
重病人抢救的时候,问完病史后没有必要不在病人面前说话(除了安慰),对家属呢就是有多危险讲多危险,把你记得的并发症全部告诉他们,实在没有时间说这么多的,就讲清楚“随时死亡!”,这样家属不愿意配合应该比较少。而且,病情有变化要随时和家属讲清楚,比如我碰到过心跳骤停的病例,在心肺复苏术后有段时间心跳恢复的,马上叫家属来看心电监护仪,说“经过抢救已经有了初步成绩”这是为了告诉他们医生已经尽力抢救,而且抢救是有效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讲明白“随时有心搏再停的可能”,到最后即使不成功,家属也不会怪我们不努力,如果给他们见到我们满头大汗的样子更好了。
我们的努力一定要给家属看见,说是做表面文章也好, 我相信这样会减少病家对医生的不信任感。
另外,碰到抢救有困难的,家属非常紧张的,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气候条件,一定要把上级叫到场指导,千万不能只做电话指示,特别是一些相当蛮横的人,紧张的时候可不管我们的资历有多少,只要科室主任没有到场他就要闹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