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从《六行轩姜帖》看姜宸英的书法风格和历史地位
《六行轩姜帖》原石30方,今存29方(缺《五台山歌送方明府》前半部分一方),在浙江宁波天一阁,但近年来不曾印行,故睹其貌者甚少。笔者所依据的是一套早期完整拓本,成书约在清道光年间。此本钩摹入微,刻拓精良,一字未损,保存完好,堪称珍品。
姜宸英,字西溟,号苇间、湛园,浙江慈溪人,生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己卯)。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丁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时年已70。其书法初学米董,后溯晋唐,工于行草,是清代前期帖派的重要书家,包世臣《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为“能品上”,与汪士、何焯、陈奕禧有“清初四大家”之誉。平生喜读书,经史子集无不精研,文名亦重当时,中进士前即以布衣荐修明史,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
姜宸英的时代虽然距离我们只有三百多年,但是他的书法却已经不易见到了。《六行轩姜帖》是历代辑录姜帖较多的一种集帖,收录姜宸英书法10种。从内容看,有诗词、信札、序跋、墓志、临帖、文稿等;从书体看,有小楷、中楷、小字行书、大字行书、草书等;从创作时间看,有纪年的两幅作品分别创作于壬申(公元1692年)和丁丑(公元1697年),时间跨度达6年之久,这正是姜宸英书法创作的黄金时期和艺术风格的成熟时期。所以,此帖大体可以反映出姜宸英书法的总体风貌。我们就把这部书帖作为一个窗口,从这里入手,来解读姜宸英书法的风格特色,探寻姜宸英书法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