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品边景昭《竹鹤图》 ,看古代文人雅士对竹鹤的情结
我国的花鸟画在唐代分科独立,至五代分为黄(筌)、徐(熙)二体。两宋时,黄筌一路工整艳丽的花鸟画登上了高峰;元、明、清时,水墨写意画又登上了高峰。纵观中国绘画史,有些作品虽然没有多大的创新性,基本属于延续前人一类,但却描绘得形象逼真、妍丽工整,因而也值得后人赞叹。
边景昭,生卒年不详,字文进,一作名文进,字景昭,福建沙县人。因其落款常署边姓古郡陇西,故又误传为陇西(今甘肃)人。永乐至宣德初年在宫内任职,授武英殿待诏。擅画花鸟。韩昂《图绘宝鉴续编》评价其画:“花之娇笑、鸟之飞鸣、叶之正反、苞之蕴藉,不但勾勒有笔,用墨无不合。宋、元之后,殆其人矣。”
《竹鹤图》色彩对比强烈。画面中最亮、最重、最艳丽的颜色都集中在仙鹤上。仙鹤那细长的项颈、足胫,黑色的鹤颈、尾羽,雪白的身体和红色的鹤顶都被边景昭描绘得形象生动。他大胆地将三枝修竹贯穿整个画面。同时,巧妙地对竹子进行藏露与穿插处理,使画面形成一种对应。为了突出画面的主体物仙鹤,画家有意识地将其周围的物象处理成灰色调。远景又用淡墨稍加渲染,近景竹子的色彩也统一在灰色调之中。细观此画,鹤顶、足陉及羽毛都刻画得细腻而不板滞,竹子的勾勒、填色及坡岸的勾画也毫不含糊,没有喧宾夺主之嫌,用笔工整、色彩厚重、风格浑朴,呈现出祥和高古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