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邓碧珊瓷板画作品邓碧珊瓷板画作品邓碧珊瓷板画作品邓碧珊瓷板画作品邓碧珊瓷板画作品
276万成交邓碧珊 粉彩月影鱼乐图长条瓷板
2013年保利成交作品。
鱼难画,水中的鱼更难画,夜色下水藻里的鱼尤其难画。所以,邓碧珊的月下鱼藻图素称景德镇瓷画一绝。“夜深鱼读月,山静鸟谈天”。诗好做,画不好画。这里,有藻遮,有水隔,还有夜色笼罩。何况,他用的是水墨法(略以浅绿表现湖藻)。要用墨来画夜色,要用墨来画夜色下的水,要用墨来画夜色下水中的鱼,其难度仅次于让骆驼穿过针眼。但是,邓碧珊做到了。它借鉴西洋画法,让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倒映于水,不画夜,只画月,夜自然出来
460万成交邓碧珊 粉彩“富贵寿考”、“品茶栊翠”瓷板 (二件)
2011年保利成交作品。
世人多见邓碧珊作鱼藻,如斯古装人物,孰不多见。第一屏为“品茶栊翠”。所绘之处为栊翠庵,此地为《红楼梦》中的一处建筑,是妙玉在大观园中的修行处。画中妙玉依窗而坐,品茶凝思,又似与友人对语论及茶道,一旁宝玉正与一书生互道寒暄。窗台一角茶壶隐现,得古雅之趣。窗外松柏茂盛,遒曲生姿,更有石菖蒲一盆,幽然安处,不远处栏杆蜿蜒曲折,翠竹盈盈,洞石奇异,极见幽静,当为清修胜
314万港币成交邓碧珊作粉彩鱼藻纹挂屏 (一组四件)
2010年佳士得成交作品。
挂屏四扇成堂,瘿木边框。屏心嵌瓷板,上绘游鱼游弋于藻叶浮萍之中,游影荡漾间玩耍于水中的一轮月影。一幅左上角墨彩草书「尺波无处宿鸳鸯,摇荡春风行带长。忽见小鱼初出,落花如雨过回塘。」尾署「戊辰莫秋月抚天池之笔法铁肩子辟寰邓碧珊写于珠山自在书斋时年六十有九」,随「铁肩子」朱印;一幅右上角墨彩草书「飘然不用金麟甲,颜色却嫌指粉污。」尾署「戊辰秋月邓碧珊写于珠山图
邓碧珊的传世作品多为粉彩鱼藻图,偶见墨彩风景画。他早期的瓷板肖像画和山水画难觅。从现存的《竹林图》墨彩瓷板画和《三苏故宅》墨彩瓷板画来看,显然受西画影响。它的透视及光影关系与传统中国画的山水迥然不同,更像一幅黑白风景照片。
从中也可以看出邓碧珊有着很强的造型能力,掌握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和光影关系与体积感。这一点他有别于当时其他的绘瓷艺人,比他们先接受西方的艺术思想和绘画理论,并应用于陶瓷绘画,这在清末民初相对闭塞的景德镇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创新。
邓碧珊对中国书法艺术有较深的造诣,练过相当长时间的颜体、柳体,临摹过北魏、隋唐的碑文。他善写行书,多用中锋运笔,笔势苍郁遒劲。钤印常见有白文“邓氏”、“碧珊”、“邓碧珊画”,朱文“碧珊”,朱文闲章“小溪钓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