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上海木地板翻新专业深层打磨旧地板变如新生
从事多年木制改造服务,各种老家具翻新,如:八仙桌、书桌、圆桌、餐桌、琴桌、太师椅、靠背椅、鸭蛋登、方凳、三门衣柜、书柜、收藏柜、账台、梳,上海地区24小上门服务…
木匠师傅王贤松:四十年磨练匠心,一辈子传承手艺
随着工业的发展,手工艺辉煌的时代逐渐远去,但仍有不少人,坚守着传统、朴实也颇具文化气息的木匠手艺,默默地将它传承下去——
王贤松:四十年磨练匠心 一辈子传承手艺
前不久,江西省瑞昌木匠师傅王贤松相中了一棵树龄180岁的黄榉树,毫不犹豫地花3万元买下了它。当看到这棵黄榉树时,一张精致的明式书桌在他心中已经有了模样。
“做木匠四十年,木工不仅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深深热爱的事业。”王贤松说,对于他来说,见到上好的木材是一定要买回来创作一番的。
美观实用
一榫一卯精心打磨
林木葱茏的桃源,树多、木材多,木匠也多。选择做木匠,不仅是营生,更是一种情怀与梦想。从船模、木梳到看起来平凡却必不可少的木质家具,填充了桃源人的厅堂、装点了桃源人的生活。
王贤松“斥巨资”买回来的黄榉树经过精巧设计和精心打磨,在工作台上逐渐成形。只见这黄榉树主体的纹路清晰可见,木头肌理透出一丝亮光,展现出其独特的美感。更难能可贵的是,榫卯结构连
接
处严丝合缝、板扎结实,将美观与实用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走进王贤松的家,眼前所见的木质家具,大到门、柜、明式木桌、明式木椅,小到桌面摆件、手串,全都是王贤松一榫一卯手工制作而成。
“我比较偏爱明式家具,客厅里的所有家具都是明式风格。”提及这些家具,王贤松娓娓道来,“这把椅子是用榉木做成的,纯榫卯结构,扶手是将榉木打磨至光滑透亮,再做出竹子的形状,外观仿佛
由竹节连接而成,取竹子高风亮节的寓意;椅背的螭龙纹符合明式家具的风格,简约而精美;椅腿都是明式家具常见的圆柱形,并且向外呈一个角度,既优雅又保证了稳定性。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家具
都不刷油漆,美观且环保。”
视若珍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家里的每一件家具,王贤松都视作珍宝,他说,仅一把普通的椅子,就需要花费3个月的时间悉心制作,一屋子的家具都是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慢慢制作出来的。
作为木材资源丰富的水乡森林,上世纪末,的仿古家具厂曾名噪一时,涌现出了不少技艺精湛的木匠、雕刻工人。也正是那个木匠手艺辉煌的年代,在王贤松心中种下了传承这门手艺的种子。
从18岁到现在,王贤松做木匠四十年。“拜师学艺,其实我只学了8个月的木匠基础活,后面更多的是跟着兴趣爱好摸索,细心钻研,熟能生巧。”王贤松说,时至今日,他仍会时不时地翻阅明式、清式
家具的书籍和记载,观察书上对于这些古代家具的描述和绘制,并在现实中还原出来。
学精手艺
潜心静心传承文化
如今,如何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成了 王贤松发愁的事。“黄榉树、柘树等主要木材生长缓慢,现在好的黄榉木、柘木木材越来越少。同时,愿意潜心学习木匠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少。”王贤松说,
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让大家欣赏到明式家具的优雅、榫卯结构的精巧、榉木和柘木原生态木材环保的美。
桃源镇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黄酒、木梳、糖画、湖笔、船模,都代表着一代匠人平凡而宝贵的工匠精神。人们常说,如果能将一门手艺学精并一直传承下去,这门手艺就能代表着一地的文化,桃源,
给了他们静心传承手艺的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