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家具翻新 修旧如新 修旧如旧 传统的修复方法
上海老家具保养翻新,维修专业服务让您满意!
公司本着诚实守信,认真服务客户的原则,我们靠“手艺”吃饭的专门从事老旧家具、木门、 门窗、楼梯地板的维修和翻新。无论是旧家具的翻新,还是门窗的维修,都能做得很漂亮、舒心,保证质量。
?? 我们的服务项目包括:
老旧家具维修和翻新
木门门窗维修和改色
上海家具维修和保养
红木家具维修和翻新
木质家具保养
木门维修和补漆
木楼梯、防盗门改色
修旧如旧,才是对古典家具最好的尊重
对古代家具而言,修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作为实用器留存至今,一件家具能达到90%的完整度已经是非常高。
因此在收藏的过程中,藏家常常会遇到部分残破、伤损或松散的古代家具,修复成为不得不做的选择。随着本土老家具收藏群体的崛起,这种需求日益迫切。
有趣的是,从古至今家具有着太多的身份——实用器、商品、装饰物、艺术品,究竟该如何看待和修复这些残旧的古代家具,今天研习君和各位一同来探讨。
修旧如新
家具并非古代艺术品的重要门类,不像书画、青铜器,人们会下很大力气去钻研如何还原它的最佳状态。
历史上,几乎没有人钻研去做家具修复的学问,而只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做简单的修复。
在北京,近代中国家具的修复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初期的“鲁班馆”,原来叫鲁班馆胡同,居住在这条胡同上的,大多数以各种手艺的工匠和做小买卖的为主体。
其中以制作、修理、经营硬木家具的工匠居多,硬木家具作坊几乎占了半条胡同。
这些家具作坊一般是前店后厂或前店后寝,前边店堂内摆着各式家具和摆设,店后的木工车间主要从事旧硬木家具的维修工作,从选料、下料、开料、做榫、雕刻、组装、刮磨、打磨……什么活都干,旧硬木家具经过他们的手艺和保养加工拾遗补缺,整旧如新。
传统的修复方法是:
首先将家具拆散,用热碱水刷洗干净;然后修补残损部件,重新组装、挂胶(工匠称“使鳔”),用净刨子找平;最后用搓草打磨,补色上色,烫蜡抛光。显然,这是在修理实用家具,而不是修复文物。
如此修理下来,不仅木器家具表面原有的经多年使用而自然生成的润泽外层(俗称“包浆”、“皮壳")被去掉了,损失了古家具沉穆古雅的韵味。
更糟糕的是,原物上携带的许多历史痕迹也在不知不觉中荡然无存,而这些历史痕迹恰恰是判定家具年代、产地的重要依据。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古家具修复行业所服务的终端对象主要是外国人,那时老家具被作为东方艺术出口到西方国家,对于国人来说,它们更多是商品,是需要根据客户需求来加工的。
西方人喜欢硬木家具的纹理,他们期望借助修复恢复其历史的最初状态,也就是一件东西刚做出来的样子。
那时会将有皮壳包浆的古代家具“过度清洗”,彻底打磨表面,露出木头的崭新状态,再烫蜡处理……出来之后,西方客人认为精神抖擞,干净明亮的光泽赏心悦目。
当时西方人士的审美主导的古家具修复标准,在之后近百年中盛行,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家具都是这样处理的,安思远收藏的那些家具也大多数都褪漆打磨过,上海博物馆展示的王世襄旧藏家具,很多也打磨得干干净净。
其影响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及至当今藏界。
修旧如旧
传统家具市场就是靠着收拾、整理,使古代家具成为我们经常看到的样子,恢复其使用功能,衔接、补配、修饰越完美越好,它的商业价值也会随之提高。
但同时,一些初始工艺信息即年代痕迹也在这样的修复过程中,彻底丢失掉了。
过去修复不重视“皮壳”,一律打磨清洗干净了事,今天国内业界基本有广泛的共识,这层皮壳是古家具整体审美中的重要环节,将其去除掉是很可惜的,有损其价值。
古家具的这层皮壳和青铜器上的铜锈一样是悠久岁月留下的痕迹,试想如果将一件铜锈斑斓的青铜器打磨一新,一眼的黄灿灿,那么审美价值就差很多了。
在2000年之前,中国家具的主流修复话语权还掌握在欧洲人手中,而在2000年之后,这一切突然发生了变化,国内对传统家具修复的认识和水平逐渐超越西方。
明 黄花梨卷草纹半桌
修复古典家具木器应对所修家具木器的时代背景、材料性能、榫卯结构、髹饰工艺等十分熟悉,尽量保持相同的材料、形式特征、制作手法、构造特点等。
同时要遵循古物修复的可逆性原则,即修复失败时应该能够恢复到原状。这就要求在修复时不用或尽量少用铁钉和化学粘合剂,以免破坏古典家具木器榫卯接合、易于拆修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