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红木官帽椅    明清家具的翻新 床榻类

名称:清式红木官帽椅 明清家具的翻新 床榻类

供应商:上海雅居实业维修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上海家具翻新

地址:中山西路

手机:15000420663

联系人:周红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5000367

更新时间:2025-10-26

发布者IP:183.195.81.173

详细说明

  上海明清家具翻新 床榻类——榻、罗汉床、架子床、暖床

  老家具翻新 1、打开:观察结构,小心拆开,尽量保持整件家具的完整性。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家具的结构,在不同部件上标好序号以方便后来安装,按照与原家具组装时相反的顺序把家具拆开。保持家具的完整性并尽量避免破坏漆膜和形成新的损伤,尽量避免动用刨刀。部分古旧民间家具制作时采用的结构和手法特殊,俗称“绝户活”,导致拆装不可逆,此时尽量不要进行拆卸,而保持原状。 2、清洗:除去浮尘和积土可用大功率吹风机吹,不能使用湿布擦,在看清部件本身面目前盲目地使用湿布擦拭会造成无法预料的伤害。有时部件上还会有水泥浆、沥青、化学油漆等现代垃圾之类的黏着物,对此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清除,应使用物理手段清除,如精细的刀刮和打磨。在决定不保留原有漆面后,使用水洗,边冲洗边用特制的刷子刷,积垢深厚的,可以加一点食用碱调制的碱水。榫卯等处的胶、泥等污迹需要热水浸泡才能清洗干净。洗过的古旧家具需阴干一周以上,否则遇水膨胀后,拆开后的榫头就难以复原。然后视具体情况进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虫子与虫卵。 3、去漆(保旧工件除外) 一般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去漆时不能破坏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类家具腿部常见的“一炷香”线脚,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线脚改制别样,否则就成为永久损坏,再怎么修也回不过神来。 4、选料:看清家具本身的木质及损坏程度及部位,实在需要配料,需找到同质,同色,同纹的老木料搭配,且要选择相对色浅的材料。 即使情况特殊也要尽量使用木材纹理相近,颜色稍浅的材料代替。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还有对称的另外一半在,就必须按照原样复制。如果同时缺失,则需要根据整件家具的形态风格,进行搭配和补充。比如圈椅背板上常用的挂牙是最不易保存下来的部分,其长度方向就是其纹理纵向延伸的方向,而在其宽度方向上,由于纵向木质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弱,而挂牙一般又很薄,通常不会超过五六毫米厚,很容易因纤维分离而断裂,只能选用同样材质的老材进行粘贴。胶合前需刨光粘合的表面,控制纹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显的粘合缝隙,如不行则需要从新制作。最难修复的是雕刻的部位,图案缺失后,需用同样的风格修补,而每个时期,每个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尽相同,即使使用同样的材质,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绽,何况大多雕刻部位的损伤是由于部件过于纤细,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后,只能保留这种残缺美

  5、 配料:根据加工要求和每件家具各部位的承受力,进行配料,要求无裂、无疤节、无腐烂。 6、 打磨:家具漆面可直接用角磨机打磨,厚的桐油漆面需用喷灯烤化漆面后进行打磨;薄漆处可直接转入刮磨车间,用刮刀进行处理,打磨的要求是各部件打白到位,不留死角,不留表漆,油污,深浅一致。 自然的木质肌理和纹路,是最耐看的朴素美。打磨去除木材表面的毛刺,就是为了表现自然的“包浆”效果。包浆是指,优质木材长时间使用后,表面形成的一层温润如玉的亮光,越用越亮,这种岁月的痕迹,就称为包浆。 按收藏界的修复原则应该是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包浆并尽快形成新的包浆效果,所以最好在家具表面烫蜡,比如柏木和榉木,经过打磨后烫蜡,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包浆”,光洁度并不比硬木家具差。 传统打磨用的是挫草,也就是节节草,学名叫做木则草,我国东北很多地方都有出产。用这种草泡水之后,可慢慢地磨出木头的光彩来。现代一般使用钢丝棉、高号数细砂纸、各种动物毛发(动物棕毛越硬越好)由粗到细多次打磨,之后再打蜡擦油,一般使用蜂蜡,越原始的蜡效果越好。 7、 拼板:完整可用的板,用钢刷清板边,上胶后,拼接。弯板要进行调直:在弯料的四面刷水,用微火烘烤凸起的一面,待烤透后,将凹面向下,放在调直架中,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木棍向下顶,一段时间后,即直(勿把木料烤焦,勿用力太猛,把木料折断)。拼接后的板要求用卡子固定加压,常温需保持4—8小时。 8、 试装:试装同保旧家具的试装要求。 9、 组装:组装要求用特殊胶粉,按原结构组装,榫卯结构严紧,框类的对角线对称。整件家具无粉胶,四脚操平。 10、做漆面或髹饰 做漆面并不是简单地刷漆,而是尽可能保留原有漆面,大多数清水木色的古旧民间家具擦蜡即可。这是古旧民间家具修复工艺中的独特之处。 也有需要从新罩漆的,一般情况下,头道漆后,要再上四到五道面漆,上两次色,揩漆和复漆一共需要八至十道,木质好的上面漆和复漆的道数可适当减少。漆膜同样需要打磨,效果最好的是使用人的头发反复摩擦。漆面打磨的总体要求是不留死角、不留油污、色泽均匀一致。 不可避免地要上漆,也是有限地进行,比如描金柜的花饰磨淡了,漆皮起壳了,有些顾客要求维持原状,有些顾客会要求补一下,那些小面积地修补,不会走失原韵,是可以的。有些老家具还是用披麻带灰工艺做漆面的,如今这种工艺很少有人会做,就得请高手来复原,如果用化学漆一刷,一脸贼光,这件老家具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实木家具的保养方法有哪些

  实木家具主要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传统的硬木家具一般表面没有漆层,只是烫蜡。现在新生产的硬木或其他实木家具表面都有大漆或者清漆保护。不同处理的实木家具保养方法却有不同。 1、实木内含有水,空气湿度过低时硬木家具会收缩,过高时会膨胀。一般实木家具在生产时就有升缩层,但是使用摆放时应该注意,不要放在过于潮湿或者过于干燥的地方,比如靠近火炉暖气等高温高热处,或者过于潮湿的地下室等地方,以免产生霉变或干裂等。2、实木家具粘上油污,残茶是极好的清洁剂,抹后,再喷洒少量的玉米粉进行抹拭,最后将玉米粉抹净即可。玉米粉能吸收所有吸附在家具表面的脏物,使漆面光滑明亮。3、如果实木家具的表面为白色木器漆,日久很容易变黄,可用抹布蘸牙膏抹拭,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也可把两个蛋黄搅匀,用软刷子往发黄的地方涂,干后用软布小心地抹干净就可以了。4、家具表面避免长期放置过于沉重的物品,否则会使家具变形。即使是实木材质的桌子,桌面上也不宜铺塑料布之类不透气的材料。5、家具表面应避免与硬物磨擦,以免损伤漆面和木头表面纹理,如放置瓷器铜器等装饰物品时要特别小心,最好是垫一软布。6、房间内如地板不平,时间长了会导致家具变形,避免办法是用小木头片垫平。如果是平房或地势较低的屋内,地面潮湿须将家具腿适当垫高,否则腿部容易受潮气腐蚀。7、绝对不用湿抹布或粗糙的抹布擦拭实木家具。用干净柔软的纯棉布,过一段时间后加少许家具蜡或者核桃油,顺着木纹来回轻轻擦试。

  明清家具的种类与风格特点

  我国家具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了很精美的青铜和石制家具了。随着人们起居形成的变化,家具也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需要,经历了由低形向高形发展的过程。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家具艺术已发展为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但为国人所珍视,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极高的声誉。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明清两代,家具艺术高度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风格,被冠以“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两个艺术概念。本文拟就明清种类的不同种类,介绍明清两代不同的时代风格。

  明清时期,家具的种类繁多。如果将其按使用功能分类后,再进行造型分类就清楚得多了。论其功能可分为卧具、坐具、起居用具、屏蔽用具、存贮用具、悬挂及承托用具。或直接分为床塌、椅凳、桌、案、几、屏联、箱柜、台架等类。

  明清时期的床榻

  明清时期的床塌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清中期紫檀雕花架子床

  1、架子床:床四角按立柱,床面的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上端装楣板,顶上有盖,俗谓“承尘”。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拼接成各式几何纹样。因床上有顶架,故名“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按方形栏板一块,名日“门围子”。正中是上床的门户。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二面围栏及上横楣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饰。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在南方直到现在还很受欢迎。明代万历年间午荣所编的《鲁班经匠家经》中对架子床的制作有过详细的介绍。

  月洞门拔步床

  2、拔步床:这是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好象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围栏。也有的在两边接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廊子。两侧放些桌凳等小形家具,用以放置杂物。虽在室内使用,却很象一幢独立的小屋子。这种家具多在南方使用,因南方温暖而多蚊虫,床架的作用是为了挂帐子。近年上海潘氏墓、河北阜城廖氏墓、苏州虎丘王氏墓出土的家具模型都属于这一类。北方就不同,因天气寒冷,一般多睡暖炕。既使用床,为达到室内宽敞明亮,只须在两侧和后面按上较矮的床围子就行了。

  清花梨嵌玉石栏杆罗汉床

  3、罗汉床:是指左右及后面装有围栏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拼接而成,最简单者用三块整板做成。后背稍高,两头作出阶梯形软圆角。既朴实又典雅。这类床的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较大的称床,较小的称“塌”,又有“弥勒塌”之称,是一种专门的坐具。明清两代皇宫和各王府的殿堂里都有陈设。这种塌都是单独陈设,很少成对,且都摆在正殿阴间,近代人们多称它为“宝座”。宝座与屏风、香几、香筒、宫扇等组合陈设,显得异常庄重、严肃。

  大罗汉床不仅可以躺卧,更常用于坐。正中放一炕几,两边铺设坐褥、隐枕,放在厅堂待客,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沙发。塌上的炕几,作用尤如现代的茶几,既可依凭,又可放置杯盘茶具。可以说,罗汉床是一种坐卧两用的家具。也可以说在寝室曰“床”,在厅堂则曰“塌”。另外,在元明两代,也有少数人使用无围床塌,其目的在于模仿古意,应视为宋代遗俗,也是厅堂中较讲究的家具。

  清式家具在康熙朝以前,大体保留着明代的风格和特征。随着清初手工业技术的恢复和发展,到乾隆时期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清式风格。它的突出特点是用材厚重,装饰华丽,造型稳重,和明代家具的用料合理、朴素大方、坚固耐用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建筑和家具艺术上多采用夸张手法,不惜耗费工料,剖用大材。故宫内收藏的床塌为例,该紫檀木架子床,除用料粗壮外,且形体高大。四足及牙板床柱、围栏、上梯板等全部搂雕云龙纹饰。一根床柱,直径约达十几厘米粗。床足约近二十多厘米。床顶四边,装有近四十厘米高的紫杠雕云龙纹毗卢帽,从外观看,确实显得稳重、华丽。平常架子床也与前代不同。除二面围栏外,清代架子床多在正面做垂花门。用厚一寸许的木板搂雕成“松、竹、梅”、“葫芦万代”等寓意“岁寒三友”、“子孙万代”、“富贵”、“长寿”、“多子”、“多孙”的吉祥图案。还有床下不用四足,而用两个特制的长条木柜支撑床屉。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床下空间,以存贮日用物品。

  还有一种床柜,做法是先做成相当于床面高度的开盖柜,然后在柜面上三面按围子。就形成了罗汉床的形式。柜内可以存放毡毯被褥。白天可以当塌待客,晚上即可做卧具床。

  清代罗汉床和塌的围栏大多雕花或装板镶嵌,用小木攒接的不多。常见的还有描金彩画。镶嵌材料有玉石、瓷片、大理石、螺细、珐琅、竹木牙雕等。题材也非常广泛有各种山水风景、树石花卉、鸟兽及各种人物故事和龙凤等纹饰,可谓琳琅满目,倍极华丽。然都比较娇嫩,在使用上,不及明代家具实惠。清式家具为达到豪华、艳丽的目的,注重装饰,往往显得雕饰太繁。且多采用搂雕和半浮半搂的手法。即便是浮雕,深度也比前代要大。这样就必然造成积尘难拭的弊病。镶嵌家具多采用凸嵌法,同样有以上的弊病。虽不甚明显,但日久天长,嵌件脱落,同样影响观瞻。因此,应当指出,这两种情况是清代家具极为突出的弱点。我们在吸取和借鉴传统家具的经验时,应发挥它们的优点,据弃它们的缺点,以避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的情形出现。

  明代是家具艺术发展的成熟时期,各类家具的形制、种类多姿多彩。同类品种中,繁简不同,装饰花纹亦不同,艺术效果亦不相同。

  坐椅

  明代坐椅类型有如下几种:宝座、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

  1、宝座:是皇宫中特制的大椅,造型结构仿床塌作法。在皇宫和皇家园林、行宫里陈设,为皇帝和后妃们所专用。另外,一些王公大臣也有用大椅的,但其花纹有所不同。这种大椅很少成对,大多单独陈设,常放在厅堂中心或其它显要位置。

  紫檀雕西番莲纹“庆寿”纹宝座(清乾隆)

  2、交椅:即汉末北方传入的胡床,形制为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当。于前腿上截即坐面后角上安装弧形拷佬圈,正中有背板支撑,人坐其上可以后靠。在室内陈设中等级较高。

  明·黃花梨交椅

  交椅不仅陈设室内,外出时亦可携带。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官员和富户人家外出巡游、狩猎都携带交椅。明《宣宗行乐图》中就绘有这种交椅挂在马首上,以备临时休息之用。由于交椅适合人体休息需要,故而历经千余年,形式结构一直没有明显变化。

  3、圈椅:圈椅的椅圈与交椅椅圈完全相同,交椅以其面下特点而命名,圈椅则以其面上特点而命名。严格说来,交椅应属圈椅的一种,但由于圈椅的出现晚于一般交椅,故列于后。圈椅是由交椅演变而来。交椅的椅圈自搭脑部位伸向两侧,然后又向前顺势而下,尽端形成扶手。人在就坐时,两手、两肘、两臂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故颇受人喜爱,所以逐渐发展为专在室内使用的坐椅。由于在室内陈设相对稳定,无须使用交叉腿,故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一般椅子的坐面无大区别,只是椅的上部仍保留交椅的形式。在厅堂陈设及使用中大多成对,单独使用的不多见。

  黄花梨仙鹤纹圈椅(明末清初)

  圈椅的椅圈多用弧形圆材攒接,搭脑处稍粗,自搭脑向两端渐次收细。为与椅圈形成和谐的效应,这类椅子的下部腿足和面上立柱采用光素圆材,只在正面牙板正中和背板正中点缀一组浮浅简单的花纹。明代晚期,又出现一种坐面以下采用鼓腿彭牙带托泥的圈椅。尽管造型富于变化,然而四根立柱并非与腿足一木联作,而系另安,这样势必影响椅圈的牢固性。明代圈椅的椅式极受世人推重,论等级高于其它椅式。

  圈桥在明代还有“太师椅”的别称。“太师椅”中这个名称最初始于南宋初年,是从秦桧时兴起的,也是中国唯一一种以官衔命名的家具。太师椅在宋代是交椅中的一种。据史书记载,宋代有个叫吴渊的京官为奉承当时任太师的大奸臣秦桧,出主意在秦的交椅后背上加了一个木制荷叶形托首,时称“太师样”。此后仿效者颇多,遂名“太师椅”。明代,这种交椅被美观大方的圈椅所取代,又将圈椅称为“太师椅”。至清代又将所有的扶手椅都称为“太师椅”,这显然是不妥的,况且清代并无“太师”之官名。因此,明代称圈椅为太师椅,是对圈椅的又一美称,清代将所有的扶手椅称为太师椅,则是民间的俗称而已。

  4、官帽椅:是依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官帽椅又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在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作法是由立柱作榫头,搭脑两端的下面作榫窝,压在立柱上,椅面两侧的扶手也采用同样作法。背板作成“S”形曲线,一般用一块整板做成。明末清初出现木框镶板作法,由于木框带弯,板心多由几块拼接,中间装横枨。面下由牙板与四腿支撑坐面。正面牙由中间向两边开出壶门形门牙。这种椅型在南方使用较多,以花梨木制最为常见。

  明末黄花梨南官帽椅成对

  四出头式官帽椅与南官帽椅的不同之处是在椅背搭脑和扶手的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在通过立柱后继续向前探出,尽端微向外撇,并削出光润的圆头。这种椅子也多用黄花梨木制成。背板全用整块木板刮磨成“S”形曲背。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观的木质纹理形成这种椅秀美高雅的风格与韵味。

  黄花梨雕龙纹四出头官帽椅成对(明末)

  5、玫瑰椅:玫瑰式椅实际上是南官帽椅的一种。宋代名画中时有所见。明代这种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它的椅背通常低于其它各式椅子,和扶手的高度相差无几。背靠窗台平设数椅不至高出窗台,配合桌案陈设时不高过桌面。由于这些特点,使并不十分适用的玫瑰椅深受人们喜爱。

  清·鸡翅木直棂玫瑰椅成对

  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鸡翅木制作,一般不用紫檀或红木。玫瑰椅的名称在北京匠师门的口语中流传较广,南方无此名,而称其为“文椅”。玫瑰椅的名称目前还未见古书记载,只存《鲁班经》一书中有“瑰子式椅”的条目,但是否即今之谓玫瑰椅还不能确定。

  6、靠背椅:是只有后背而无扶手的椅子,分为一统碑式和灯挂式两种。一统碑式的椅搭脑与南官帽椅的形式完全一样;灯挂式椅的靠背与四出头式一样,因其两端长出柱头,又微向上翘,犹如挑灯的灯杆,因此名其为“灯挂椅”。一般情况下,靠背椅的椅形较官帽椅略小,在用材和装饰上,硬木、杂木及各种漆饰等尽皆有之,特点是轻巧灵活,使用方便。

  清·黄花梨无束腰罗锅枨直腿香几

  无束腰桌子:即四腿直接支撑桌面,四腿之间有牙板或横帐连接,用以固定四足和支撑桌面。无束腰桌子不论圆腿也好,方腿也好,足端一般不作任何装饰。只有个别的为减少四足磨损而在足端装上铜套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四足。同时也起到相应的装饰效果。

  案的造型有别于桌子。突出表现为案腿足不在四角,而在案的两侧向里收进一些的位置上。两侧的腿间大都镶有雕刻各种图案的板心或各式圈口。案足有两种作法,一种是案足不直接接地,而是落在托泥上。它又不像桌子托泥那样用四框攒成,而是两腿共用一个长条形的木方子。每张案子须用两个托泥。另一种是不用托泥的,腿足直接接地,在两腿下端横枨以下分别向外撇出。这两种案上部的作法基本相同,案腿上端横向开出夹头榫,前后两面各用一个通长的牙板把两侧案腿贯通在一起,使腿和牙板共同支承案面。两侧的腿还有意向外诧出,以增加隐定性。

  还有一种与案稍有不同的家具,其两侧腿足下不带托泥,也无圈口和雕花板心,而是在腿间稍上一些的位置上平装两条横枨。有的在左右两腿间的长牙板下再加一条长枨。这类家具,如果面上两端装有翘头,那么无论大小,一般都称为案。如果不带翘头,那就另当别论了。这类家具,人们一般把较大的称为案,较小的称为桌子。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书中,把腿足在板面四角的称为“桌形结体”,把四足不在四角而在缩进一些位置的称为“案形结体”。根据这个论断衡量,这种家具具备案的特点较多,尤其是腿足的位置和夹头榫结构,因此,严格说来,还应叫案。桌形结体一般不包括案,而案形结体不仅包括案,也包括这种类型的桌子。人们把大者称案,自不必说,把小者称桌,即案形结体的桌子。说明这类小案桌与同等大小的桌子在使用功能上没有什么区别。也说明案和桌自产生,发展到现在,始终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明代桌案的种类有如下几种:

  明末黄花梨卷草纹展腿方桌

  1、方桌:凡四边长度相等的桌子都称为方桌,常见的有八仙桌,因每边可并坐二人,合坐八人,故称八仙桌。有带束腰和不带束腰两种形式。方桌中还有一种一腿三牙式的,造型独特,其桌腿足的侧脚收分明显,足端亦不作任何装饰。桌面边框用材较宽,使腿子得以向里收缩。面下桌牙除随边两条外,另在桌角下沿装一小板牙,与其它两条长牙形成135度角。这三个方向的桌牙都同时装在一条桌腿上,共同支撑着桌面。故称一腿三牙。这种方桌不仅结构坚实,造型也很美观。

  方桌中还有专用的棋牌桌,多为两层面,个别还有三层者。套面之下,正中做一方形槽斗,四周装抽屉,里面存放各种棋具,纸牌等。方槽上有活动盖,两面各画围棋,象棋两种棋盘。棋桌相对的两边靠左侧桌边,各作出一个直径10厘米,深10厘米的圆洞,是放围棋子用的。上有小盖。不弈棋时可以盖好上层套面,或打牌,或作别的游戏。平时也可用作书桌,名为棋桌,是指它是专为弈棋而制作的,具备弈棋的器具与功能。实际上它是一种集棋牌等活动于一身的多用途家具。

  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大翘头案

  2、长桌、条桌与条案:长桌也叫长方桌,它的长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两倍。长度超过宽度两倍以上的一般都称为条桌。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条案都无束腰,分平头和翘头两种,平头案有宽有窄,长度不超过宽度两倍的,人们常把它称为“油桌”,一般形体不大,实际上是一种案形结体的桌子。较大的平头案有超过两米的,一般用于写字或作画,称为画案。条案,则专指长度超过宽度两倍以上的案子。个别平头案的长度也有超过宽度两倍以上者,也属于条案范畴。

  翘头案的长度一般都超过宽度两倍以上,有的超过四五倍以上,所以翘头案都称条案。明代翘头案多用铁力木和花梨木制成。两端的翘头常与案面抹头一木联作。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家具藏品中,这方面的实例很多。

  清·大漆描金花鸟寿字纹半圆桌

  3、圆桌和半圆桌:圆桌及半圆桌在明代并不多见,现在所能见到者多为清代作品,也分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有束腰的,有五足、六足、八足者不等。足间或装横帐或装托泥。无束腰圆桌,一般不用腿,而在面下装一圆轴,插在一个台座上,桌面可以往来转动,开阔了面下的使用空间,增加了使用功能。

  半圆桌,一个圆面分开做,使用时可分可合。靠直径两端的腿做成半腿,把两个半圆桌合在一起,两桌的腿靠严,实际是一条整腿的规格。在圆桌、半圆桌的基础上,又衍化出六、八角者。使用及作法大体相同,属于同一类别。在清代皇宫及王府园林中,是极常见的家具品种。

  黄花梨缠枝莲小炕桌(清早期)

  4、炕桌、炕几和炕案:炕桌、炕几和炕案,是在床塌上使用的一种矮形家具。它的结构特点多模仿大形桌案的作法,而造型却较大型桌案富于变化。如:鼓腿彭牙桌,三弯腿炕桌等。鼓腿彭牙做法,是桌腿自拱肩处彭出后向下延伸然后又向内收,尽端削出马蹄。牙板因随腿的张出也向外彭出,因而又写作“弧腿蓬牙”。三弯腿炕桌的上部与鼓腿彭牙桌上部完全相同,唯有腿足自拱肩处向外张出后又向里弯曲,快到尽头时,叉向外来个急转弯,形成外翻马蹄。这类炕桌多用托泥。除框式托泥外,还有圆珠式托泥。炕案的做法与大型条案相同。日常使用则与炕几的作用完全一致。在皇宫和王府厅堂常在临窗设坐炕,长度一般与建筑的开间相等,正中设炕桌,两侧放坐褥或隐枕,左右靠墙备摆一炕几或炕案,陈设炉、瓶、盆景等摆设。

  明黄花梨炕案炕几和炕案只是形制不同,长短大小则相差无几,多呈长条形,主要用于坐时靠倚,有时也有用于放置器物。概括起来说,炕桌、炕案和炕几,都属于同一范畴的家具。它们在使用中既可依凭靠倚,又可用于放置器物或用于宴享。炕桌是一种近似方形的长方桌,它的长宽之比差距不大。炕案除结构和造型有别于桌外,长宽之比的差距也较大。炕几也叫靠几,长和宽的比例也较大,有别于炕桌。明代时,炕几、炕桌和炕案的使用很普遍,而且非常讲究。明代《遵生八笺·起居安乐》中介绍说:“靠几,以水磨为之,高六寸,长二尺,阔一尺有多,置塌上。侧坐靠衬,或置蕉炉、香盒书卷最便。三物吴中之式雅甚,又且适中。”

  明·黄花梨三弯腿方香几

  5、香几:香几是用来焚香置炉的家具。但并不绝对,有时也可它用。香几大多成组或成对使用。古书中对各种香几的描绘均很详细:“书室中香几之制二,高可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或歧阳、玛脑石,或以骰子柏楠镶心,或四、八角,或方或梅花,或葵花、茨菇,或圆为式,或漆、或水磨诸木成造者,用以阁蒲石,或单玩美石,或置香椽盘,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单置一炉焚香,此高几也。”

  香几的形制以束腰作法居多,腿足较高,多为三弯式,自束腰下开始向外彭出,拱肩最大处较几面外沿还要大出许多。足下带托泥。整体外观呈花瓶式。高度约在90一100厘米之间。

  清红木瘿木面回纹牙板坑几

  6、矮几::矮几是一种摆放在书案或条案之上用以陈设文玩器物的小几。这种几,由于以陈设文玩雅器为目的,故要求越矮越好。常见案头所置小几,以一板为面,长三尺,阔一尺二寸,高仅三寸余,有的还嵌着金银片子。几面两端横设小档两条,用金泥涂之。面下不宜用腿,而用四牙。

  清式红木官帽椅、茶几

  7、茶几:一般以方形或长方形居多。高度相当于扶手椅的扶手。通常情况下都设在两把椅子的中间,用以放置杯盘茶具,故名茶几。

  蝶几

  8、蝶几:蝶几又名“七巧桌”或“奇巧桌”。是依照七巧板的形状创意而成的。由七件形态各不相同的几子组成。为了使用方便,把个别形态的做成双件,这样说不只七件,多者可达十三件。这七种几子的面板,其比例尺寸都要互相谐调,有着极其严格的比例尺度,它比宋代发明的宴几更为新奇。它不仅可拼方形、长方形,还能拼成犬牙形,这在园林建筑的陈设中,可谓别具一格。

  清紫檀琴桌

  9、琴桌:琴桌,在明清两代专用桌案中除棋桌外,还有琴桌。琴桌的形制也大体沿用古制,尤其讲究以石为面,如:玛瑶石,南阳石,永石等。也有采用厚木板做面的。还有以郭公砖代替桌面的,因郭公砖都是空心的,且两端透孔。使用时,琴音在空心砖内引起共鸣,使音色效果更佳。还有的在桌面下做出能与琴音产生共鸣的音箱。其做法是以薄板为面,下装桌里,桌里的木板要与桌面板隔出3一4厘米的空隙,桌里镂出钱纹两个,是为音箱的透孔。桌身通体揉饰红漆,以理沟描金手法填戗龙纹图案。这恐怕是目前所见最华丽而又实用的琴桌实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