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上海红木家具翻新 修家具 梳妆台的清洁保养
王氏木艺三十年之多老店,王师傅 , 修老古董柜子, 修老樟木箱 ,修老八仙桌 修老靠背椅 修老牛皮箱子,民国旅行箱, 民国广告书籍,老字画框,老书柜,小书柜,老梳妆台,
各种老木器,老木雕竹雕 ,老长台子,老桌子,各种老木头及木板修复裂缝,书籍等等、
上海王氏木艺装饰服务中心,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绝对靠谱,不满意不收费,全能一体化的服务,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值得信赖,本人原则是,只要收费合理,技术过硬,诚信做人,本分做事,定能赢得客户行走天下
一般来讲,梳妆台的清洁和其他家具的清洁方式没有区别,也不难,日常要定期清洁梳妆台,清洁时建议用柔软的干毛巾擦拭,要记住的不能用湿布直接擦拭梳妆台的柜子,只需要用干净的布弄少量的水擦拭,即便不小心用水擦洗桌面,也要用干毛巾擦干,避免受潮。
如果妆台干净没有难洗的污渍,只需用干的软毛巾擦拭干净上面的灰尘即可,如遇灰尘特别难以擦干净可用抹布沾上一定量的清洁剂或是中性肥皂拭去灰尘,也可以用抹布沾食盐水擦拭,擦拭时记得用力不要太大。
黄花梨和老家具用材破译
我写《黄花梨与老家具用材破译》这样的专著文章有点无奈,只是满足我不吐不快的感觉。虽然自小喜欢木材,摸过刨子,解过木头,觉得木匠很能,受人尊重,村上的好木匠我现在还能叫出名字,但这和家具无关。也喜欢艺术,但和家具收藏无关。然而,我现在却是这行当里的一员,要说收藏老家具还得从有十五六年前单位搬家说起。我的第一件藏品是半个凳子,在搬家中我发现一个半拉办公椅,式样和一般的办公椅没有区别,但它的两条前腿不见了,只剩下靠背和座板以及座板下面的两根枨,凳子很旧,因长期使用脏兮兮的,看上去很不舒服,看那座面有些独特就顺手放在了仓库,没舍得扔掉。那座面的做法现在也很少见到,座板厚厚的,坐面上挖下一个印坑,印坑正好与人坐上去臀部的凹凸相吻合,也就是说是个屁股印儿。按现在说法这叫人体工程学,就是这人体工程学我把它留下了。
五年前又搬家了,有一大堆旧家具需要处理,扔掉或卖掉或继续使用,一般都是这样。我记得父亲说过“成物不可损坏”,那是老一辈人处理公有财产的规矩,现在看来有点守财奴,那就守财奴吧,我一件东西也没仍。是时,正赶上金丝楠热炒的时候,闲来无事就用小刀刮,用手电照,寻找金丝楠神秘的幽光,结果很意外,金丝楠几乎没有见到,楠木倒有一些,多得是松木、柞木,水曲柳和像红松的红豆杉也有一些。这期间遇到一不知名的木头,很是特别,那是张婴儿床,刮开厚厚漆膜见到褐黄色木质,花纹优美奇特,节疤很大,100目砂纸打过手感就异常光滑,闻上去还有些香味,让人好奇。我向来细心,作为北方人我对家乡的木材品种还是有点常识的,可都对不上号,但又不是南方的楠木,比楠木硬,觉得很纳闷,好奇。然后就上网查,去书店买有关木材的书籍,寻寻觅觅经历了好几年,现在知道,那是木中黄金大名鼎鼎的黄花梨,可当时从不敢想象,那会是黄花梨,那家伙太高大尚了。我们公司是从南方搬过来的,那张婴儿床是从南方带过来的,式样和别的床都不一样,很老了,光漆就上了三层,知道它的来历,一切疑问都可以解释清楚了。我又找到那半个椅子,竟然是满彻的黄花梨木,稍一打磨,荧光尽现,煞是迷人。有此发现的经验和教训,我开始慎重起来,不敢慢待任何一件老家具,就像不刚慢待任何一个人一样,不知谁就是你要找的一方神仙。从此潜心研究老家具的用材。日日夜夜的忙,寻找被人扔掉的宝贝。再后来,通过收藏旧家具发现了更多的黄花梨,更多的木材,紫檀、红椎、黄杨、荔枝、蚬木等。随着知识和经验日渐丰富,老家中具木材品种的丰富,就老觉得想写篇文章,把这些木材介绍给大家,一来自勉,而来与大家共享老家具的艺术美,传统木材的花纹和质感美。主要是在多年实践中,深深困扰我的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直找不到一本研究老家具用材的专著,找不到对话的人,即没人告诉你,你的家具是什么木材做的。只有漫无边际的的查阅质料,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肯定,从不同的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去验证,去分析,去判断,从而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感觉很难很麻烦,觉得不应该这样。那么,为什么那些木材专家不出
一本老家具用材的书呢?
老家具的用材多少年来不但一直困扰着我,也困扰着家具收藏界,到现在也没有多大变化。大家期盼有一本详实可依赖的老家具用材专著,这本书应严格按照现代木材解剖学写作,可是到现在还没有。这对用中国传统木材制作出无数精美家具的先人,是一种不敬,对拥有无数手段可以阐述老家具用材的我们现代人来说,不只是一种缺失,更是一种耻辱。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经验和丰富的藏品,通过自己亲自锯解抛光的各种木材,用第一手图片对老家具用材进行解剖。通过对传统家具的断面分析,通过对横切面、弦切面、径切面图谱比对,通过气干密度、气味、滋味的分析,让这些老家具上的木材自己说话,自己找到它在家谱上的位置,即它的科属种。这些图片可能不漂亮,但清晰,真实,实用。当然,这很难一下全部完成,本文将从最珍贵的木材黄花梨、紫檀、鸡翅目、黄杨木开始,一木一木地进行探究,鉴别和和破译,还原其本来面目,力求使读者有所启发、有所借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惊喜,自己鉴别自己的宝贝,不被别人忽悠。
1、老家具用材研究缺失的原因
首先,这些老家具所用木材大部分已经没有了,从清朝中期以后,战争减少,经济发展很快,使人口大增,致使大量的贵重木材被砍伐,用于制作家具,用于盖房。这些树木多濒与绝种,有些已经绝种,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没有原始森林了,所有木材大多是进口的,其材质品种多对不上号,这就给老家具材质研究带来了麻烦,没有标本做参照,这第一难就使很多研究者望而却步。其二,大凡搞收藏的都想保持一种神秘而不被别人探知,有意无意地拒绝对自己的藏品进行解剖鉴定,这里固然有对文物的珍惜,对藏品的热爱,也有文玩界的陋习:好去唬人。美其名曰,没有眼力就别玩古董。如果你要看看这些人出的书就会发现那上面什么也没有,多得是无厘头的拔高,无厘头的文化神话捏造,真乃满纸荒唐言,一无所用处,没人想给你说清楚,可能他也说不清楚。老远老远给你拍张家具照片,说是哪种哪种木材制作的,拍照前上色、抛光、上蜡。开裂和疤节都被隐去了,拍照时镜头再加上柔光镜,拍后再修改修改,调调色,极尽美化之能事。最终一件家具被化妆成了艺术品,玄妙莫测的神话就这样制造了出来,而木材的本质,它的真实面目,却被掩盖了起来,读者自然是从云里来又到雾里去,一无所获。这样的书对鉴别家具的材质无任何裨益,有时还会误导,譬如黄花梨的鬼脸之说就是典型的误导,严重的背离中国传统的家具审美观。这里我想说,周默先生做的很好,坦荡的出了一本大家都能看的懂的好书——《木鉴》,对老家具的材质研究开了先河,虽然他没有办法对别人的家具进行解剖,只给出了老家具的部分断面,用现代相同的木材进行论证,但依然极大的帮助人们对老家具用材的识别。这样做不足和局限性也是明摆着的,因为木材和家具是分开的,只是互为关系,不是直接关系。这样,鉴别中的关键一环就缺失了。另外,在这本书里面没有对木材的年轮纹、射线、管孔、薄壁组织进行分析,而这些特征恰恰是一种木材不同于另一种木材的关键所在,就像遗传密码一样能准确的表述木材自身的树木品种。我曾期望着在再版中有所补充,可是没有,很可惜。那么,其他的木材学家呢,他们有更重要的事做,即研究进口木材,这对他们来说是靠谱的,进口木材研究是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有现实的广泛的需要,何况西方人有的是著作,木材解剖学比我们早的多。科属种的命名准确而详实,翻译过来配上切片图很容易就成了著作,既省事又保险,谁还愿意去纠缠老家具用材的是非、真伪,那是过去时了,除非自己要收藏才去弄个明白,否则决不去得罪那些藏家们。反正中国人喜欢崇拜,喜
欢迷信,那就由他去吧。以上三个方面足以使老家具用材的研究不了了之,这就是老家具用材研究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