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去年以来,不少省内外企业、个人对“海昏”“海昏侯”系列商标进行抢注。南昌市也以南昌市博物馆为主体,提交了25大类商标注册,这标志着南昌打响了海昏侯国遗址系列商标保卫战。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有关人士表示,海昏侯国遗址的考古已将“海昏”打造成江西乃至全国较有名气的地名标志,鉴于此,有关“海昏”“海昏侯”商标的注册可能无法通过,最终得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审定。
“海昏侯”名气大,商标遭抢注
查询到“海昏”“海昏侯”商标被抢注之后,记者辗转找到了一家已经收到国家商标局受理文书的企业。
“我们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旅游,去年11月份,海昏侯墓正式公开发掘之后,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利用海昏侯墓的名气增加企业的名气。”该企业负责人涂文锋告诉记者,不少企业或个人也在打着海昏侯墓商标的主意,但由于申请时间靠前,目前,他已经收到了国家商标局受理文书,商标正式进入评审环节。
不过,不少市民对“海昏”“海昏侯”等商标被抢注很不理解。据记者了解,“海昏”“海昏侯”等商标遭抢注,缘于其目前身份的尴尬——《商标法》规定的大部分不予注册的标准都无法达到。
“商标注册能不能通过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正在想办法应对。”南昌市商标局局长张伟华说,可以说,海昏侯国遗址将成为南昌乃至江西的一张新的文化名片。但是,随着商标被抢注,有可能对海昏侯国遗址的后续开发利用带来不利影响。
南昌提出25大类商标申请
“省市领导对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十分重视,其中也包括后续的知识产权保护。”南昌市政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商标的申请注册必须有一个合法的主体,但政府机关不能作为主体进行商标注册,所以当时想等南昌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成立后,以管理局作为主体进行申报。
但由于成立管理局涉及到多个部门,尽管早已有人提出提前申请“海昏”“海昏侯”等商标,但因种种原因,直到今年3月才以南昌市博物馆为申报主体,委托一家商标代理公司向国家商标局进行“海昏”“海昏侯”系列商标的注册申请。
此外,记者获悉,早在今年3月,省市两级主管部门已向国家商标局发函,希望国家商标局支持省市主管部门的商标申请工作。国家商标局也表态支持。不过,由于国家商标局公开查询系统具有滞后性,现在还无法查询到市博物馆的申请记录。
“受市政府授权,我们以市博物馆为主体,向国家商标局提出了25个大类的商标注册申请,目前申报进度顺利。”南昌市博物馆副馆长胡震告诉记者,选择的25大类商标目前不便透露,“但都是与未来遗址公园的发展能够产生紧密联系的商标。”
“海昏侯国遗址已成为南昌市或江西省一个较有名气的地名标志,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民间对于该商标的注册可能无法予以通过。”国家商标局综合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不过,商标是否能够通过注册,最终得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审定。
商标争夺战成本高昂
“此前出现过‘红谷滩’‘红角洲’等地名和‘京杭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商标被抢注的案例。”江西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副主任晏辉说。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商标争夺战中败下阵来的主管部门,并非少数,不论是早年的“红谷滩”商标,还是南昌县“澄碧湖”商标,在事后进行商标异议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根据相关文件,针对“红谷滩”商标提出异议的成本为6000元,而针对“澄碧湖”商标提出异议的成本则高达数万元。而更让人痛惜的是,还是无形资产的流失。
“一旦对方申请成功,我们就无法使用‘海昏’‘海昏侯’商标。举个例子,如果商标持有人未来成立一家‘海昏运输公司’,那么很可能让人认为是遗址管理局的下属单位,造成混淆。”胡震说,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主管部门申请商标异议,要么从持有人手中购买商标。
“红谷滩”“红角洲”被抢注商标
2004年,成都人谭XX先后以个人身份,分别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两项“红谷滩”商标注册。红谷滩新区管委会2007年发现这一情况,委托商标代理公司向国家商标局提出了异议申请。
2011年,某公司负责人取得了“红角洲”商标,商标大类为30、35、41、43、44,涉及广告、实业经营、保险、金融、培训、娱乐等商业经营门类,甚至还包括了医疗服务、教育等公益类事业。
据悉,除了“红谷滩”、“红角洲”及现在的“海昏侯”系列商标被“抢注”外,不少景区、名人也没能逃过被“抢注”的命运。比如,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则在2012年被人“抢注”……
友情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