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沙棘,俗称"酸柳"、"酸刺"、"黑刺",属于胡颓子科,有落叶乔木或灌木两种。它浑身具有棘刺,叶子呈条形至条状被针形,两端趋尖,背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沙棘花先于枝叶开放,雌雄异株;花小,淡黄色。果实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于球形,直径5~10毫米。
沙棘喜阳,粗状的枝干抗风沙,也极耐水湿。在冰天雪地里,沙棘忍受着严冬的侵袭;在酷暑天,沙棘依然挺立在向阳山坡。它速生速长,3年后即能结果。它不择沃土,不弃贫瘠,悬崖陡壁,沟渠河边,都是它栖生之地。人工繁殖沙棘,可采用播种育苗、扦插和分根等方法,既可直播造林,也可植株造林。
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高原沙棘果挂满枝头,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开始采摘这些个体小如黄豆的果实。到2009年10月,沙棘作为青藏高原生态经济型乡土树种,以其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在成为青海省新的产业发展亮点,沙棘系列产品每年经营产值已超过2亿元。
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生命周期达60-70年,耐低温、干旱、风沙、盐碱,是高原生态建设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能力。为培育高原特色沙棘产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青海省内的沙棘科研、生产企业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近几年来利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了多个标准化沙棘资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