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时间:2016-10-27 17:07

  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利好政策持续升级

  5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正式对外公布,要求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5月18日,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针对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工信部总工程师王黎明则表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是深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有利于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新旧生产体系的转换。

  智能制造的实现,关键是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的技术支持。现在比较公认的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是信息—物理系统(CPS),或称为虚拟—实体系统。通俗地说,这是一个可以将工业实体世界中的机器、物料、工艺、人等通过互联网与虚拟世界中的各类信息系统有效连接的网络空间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实体世界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实现网络信息系统和实体空间的深度融合、实时交互、互相耦合、互相更新,从而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最终驱动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这个系统在德国工业4.0中被称为CPS,而在美国的产业界则被称为工业互联网。在美国产业界看来,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在工业所有领域、工业整个价值链中的融合集成应用,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有了这个系统就可以实现制造过程自组织、自协调、自决策的自主适应环境变化的智慧特性,进而满足高复杂性、高质量、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多品种等以前传统制造模式认为相互矛盾、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一系列优化目标。

  然而,面对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传统制造业转型来到了十字路口,如何找准产业定位,在信息化时代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是摆在政府和山东重联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面前的共同课题。

  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作为机械行业的领头电商,慧聪机械工业网立足我国当前工业机械发展背景,将举办以“智造未来“为核心的,2016年度机械行业高峰论坛。活动将于2017年2月16日举行,并邀请机械行业专家学者亲临现场共同探讨工业4.0给中国制造业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未来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以及中国制造业融入“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突破点和市场前景,旨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制造发展之路,推进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真正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进入今年二季度以来,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已先后出台了《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工业强基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等多个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同期,《中国制造2025》重大项目库项目征集,以及航空、船舶、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专项项目遴选工作也陆续展开。

  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今年出台的多项产业政策,旨在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自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强国战略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随后又发布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加上刚刚出台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三个文件构将成制造强国战略的政策体系,为我国未来制造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对于制造业的政策扶持不断加码,核心在于立足消费升级的需求,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和定向性优化,进一步促进传统钢化玻璃公司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业态的发展壮大,进而推动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琦告诉记者,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推进和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制造业将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进程,相关重点领域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将持续引领制造业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航空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力装备、机器人、医药、医疗器械制造、高端消费品制造等领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济南霸王龙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成为制造业转型主要驱动力。下一代通信网络、工业物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高端服务器、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等领域将是机会所在。

  绿色发展将成为制造业在新常态下的战略选择。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储能装备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