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限车牌指标十万 新能源车与机动车如何分配额在北京持续限购、限行的大政策背景下,传统燃油车的号牌成极度稀缺资源。而随着北京市对新能源汽车的不摇号、不限行等政策优待,新能源汽车的号牌资源也正在走向稀缺。根据北京小客车指标办近日发布的消息,2016年北京市的6万辆新能源指标已经全部用完,而明年新能源汽车的6万辆指标中,已经有超过1.5万辆被提前预订。尽管新能源车需求看似火爆,但真正拿到指标已经购车的却仅是少数。
北京新能源6万指标 上牌量不足三成
在近日举办的亚市例行信息会上,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在京完成备案工作实现销售的纯电动乘用车有 16家企业的55款产品。截至10月9日, 个人及单位新增上牌纯电动小客车1.63万辆,同比增长近2.5倍,累计达到5.59万辆。由此看出,相比今年6万辆的指标数量,1.63万辆的实际上牌量仍有不小差距,也就是说,至少还有4.37万个拿到新能源汽车指标的人尚未购车,占比高达72.8%。而新能源车指标的有效期为6个月。由此判断,有一部分拿到指标的人最终选择了弃号。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是否购车、或者购买哪款车上徘徊不定。
根据今年4月北京市财政局、市科委、市经信委联合发布《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财政补助资金管理细则(修订)》,北京市 2016-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纯电动小客车2016年按续驶里程不同分别补贴2.5万元、4.5万元和5.5万元;2017年按续驶里程不同分别补贴2万元、3.6万元和4.4万元。以一辆续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车计算,消费者明年购买,算上国家和地方两级补贴的减少,将比今年多花费2.2万元。
仍然看好北京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原亚市副总经理颜景辉表示,尽管政策退坡,但是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是刚性的,而且新能源车还有不摇号、不限行的政策优势,加之可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多,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越来越完善,即便补贴减少,人们仍然会购买新能源车。不过从目前新能源车的申请火爆程度看,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也已经进入了“摇号时代”。
据了解,该研究衡量新车车主购车后2-6个月内经历的问题,并将新车质量问题明确划分为两大类:设计缺陷和故障/无法操作。中国新车质量研究在8个问题类别(车身内装、车身外观、发动机/变速系统、驾车经历、配置/操控和仪表板、座椅、音响/通讯/娱乐/导航和空调系统)中包含了更多的具体诊断问题。新车质量的综合得分以每百辆车的问题数(PP100)来衡量,问题数越低表明质量越高。除上述问题之外,消费者对噪音/异响方面的问题也有所上升,导航系统也困扰新车车主,安装导航系统(包括原厂和加装)的新车比例增加。
此外,这份报告还显示,小型车和微客细分市场的质量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整个行业新车质量的进步。整个汽车行业的质量问题数从去年的105个PP100降低到今年的102个PP100,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型车质量的提升。
停车位需求不断扩大
立体车库建设将提速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智能立体车库相对传统停车场,具有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等明显优势,将逐步受到市场青睐。机构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立体停车库有望保持30%-40%增速,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72亿辆,同比增长11.3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超过2600万辆,新增汽车保有量在2000万辆左右,预计到2017年,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另外,近年来我国每年实际建设的停车位远远落后于新增的停车缺口,数据显示,我国停车位缺口保守估计超过5000万个,并且停车位缺口正持续扩大。
近几年,我国立体停车库设备销售额不断提升,去年销售额突破了110亿元,同比增长2.9%。我国机械式立体车库生产企业已经拥有丰富的建设经验及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停车场建设面临配套用地供给不足、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收费机制导致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这将成为停车位供需矛盾扩大的重要因素。
今年8月住建部、国土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明确将停车场用地供应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规范用地管理、盘活存量土地,同时制定了土地分层出让政策;鼓励停车产业化;鼓励超配建、增建公共停车场;停车场建设用地使用权可整体转让。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将解决停车库建设的土地资源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立体停车场项目建设。
另外,去年8月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停车设施,推广采用PPP建设模式,同时将PPP模式作为停车场建设的创新投融资模式。随着国家层面的政策落地,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鼓励 PPP模式建设停车场的相关政策,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停车场建设将有利于社会资本加入,助推立体车库行业加速发展。中国停车网发布的停车设备和中标信息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停车网共发布招中标项目1700条,同比增长97.7%。其中,液压升降平台机械停车设备招标项目292条,机械式停车设备中标项目182条。随着政策催化效应逐步显现以及执行力度不断加大,智能立体车库行业有望加速扩容。
北京小客车的指标又要减少了,其中燃油车的指标估计会进一步压缩。这样,有购车“刚需”的朋友,或许可以考虑一下新能源汽车。
事件还原:2018年~2020年,北京小客车指标降为10万辆
2018年北京购车指标10万 新能源车分多少?
有媒体报道,在今天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论坛上,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从2018年-2020年3年内,北京机动车每年将以10万辆的速度增长,总量为30万辆。
北京自2010年底开始实行限购,最早每年的指标是24万个,而此前北京的新车年销量为100万辆左右。
到了2013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及其配套方案,以减少大气污染,此前有报道称,北京的大气污染物中,机动车的贡献占30%左右。该计划的核心目标,就是2017年总量控制在600万以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途径是减少机动车指标的数量,即从2014年开始,到2017年底,北京小客车的数量,由24万辆,变成15万辆。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从2013年开始,到2017年底,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计划,每年的推广数量目标分别为2万、3万、6万、6万。
目前,我们正在按此方案实施,即2016年的指标总量为15万个,其中燃油车的指标为9万个,新能源的指标为6万个。其中,燃油车的指标,一年分6次摇号,数量均分;新能源的指标,采取直接配置的原则,如果申请数量超额,则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
截止2016年8月26日,在新能源方面,2016年的6万个指标已经全部配置完了,并且还有3299位申请者没有候补。而据最新消息,截止2016年10月8日(10月期指标的申请资格审核截止日期),有11864位新的申请者。这样,2016年还没有结束,就已经提前预支了2017年的 15163个新能源指标。大山进一步预计,到2016年12月底,北京新能源指标的候补人数将有可能突破3万个。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公告,截止2015年底,北京市机动车数量为560万辆左右。因此,按照2016年、2017年每年15万辆的汽车的指标控制,再加上其它方面的机动车,实现600万辆的总量目标应该总量不大。
但是,问题来了,那2017年以后怎么办呢?因此,北京市交通委今天的发言,就是回应了2017年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即降低到10万辆。
事件延伸:未来,北京市的新能源指标数量仍不明确
今天,虽然北京市政府在未来指标总量上作了明确,但是在新能源的指标到底是多少,则没有明确,也牵动了很多汽车用户及有购车需求的用户的心。
在此,有两个文件值得关注。
第一,北京市于今年4月,发布了《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其中预测2020年北京电动汽车的需求总量为60万辆,故计划建设43.5万个充电桩。
第二,北京市于今年8月17日,也发布了另外一个文件《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要达到40万辆左右。
另外,北京已经成功拿下了2022冬奥会的申办权,其中一项重要的因素,就是承诺要大力发展电动运输平车、推进绿色交通。同时,关于北京市将推广排污费、拥堵费、单双号限行的传闻也时有发生,但对是豁免或优惠的,也吸引不少用户关注新能源。
按照上述最低数量来看,北京未来5年推广40万辆,平均每年要推广8万辆。如果2016-2017年仍然为6万辆的话,意味着2018-2020年的新能源的推广目标至少为9万辆。这样,留给燃油车的空间只有不到每年1万辆?
那么,北京未来的新能源指标,到底会是多少呢?
社会各届声音:新能源指标将只多不少
关于北京市未来的新能源指标数量的问题,大山也咨询了几位业内相关人员。以下是大家的回复。
比亚迪北京大区经理叶庭文:预计2017年~2020年均为6万辆。
北京晚报某知名记者:预计2017年以后,新能源指标会增加一些
某汽车公司战略研究主管:如果18-20年真是10万辆的话,那电动车的指标仍然为6万辆,比例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