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辆车联网冲进互联网竞争 工信部控制纯新能源车企数量 附2016年新能源车补助标准
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关注。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征求意见稿在企业准入门槛以及产品安全监控方面的要求将改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使行业更加规范。
根据征求意见稿,工信部将新能源汽车范围调整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并强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监控,要求对已经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进行运行和安全状态的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控。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认为,重视品质,有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良性循环。
高性价产品成为关键,优质供应商也将迎来发展机遇。碳配额落地后,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从主要依靠财政补贴鼓励转变为通过市场手段和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企业生产,以控制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整车厂商将因此转变产品开发策略,由以前的迎合补贴政策转向开发高性价比、高性能产品;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供应商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出局,主流供应链企业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高增长以及市场份额提升带来的双重利好,实现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业绩增速。
与新能源汽车“福祸相依”的分时租赁模式也必然受到同样的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变高,基于新能源发展的分时租赁,也必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必须强化安全监控,对汽车进行周期实时监控。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大势发展的车联网可以有效、及时的协助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和分时租赁的服务质量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产业整合。
“车联网”这一概念进入众人视线已有些时日,BAT、乐视等互联网巨头都已涉足车联网发展。根据笔者对车联网的长期关注,很多优秀的车联网服务商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最为突出的当属智信通。车联网对分时租赁企业到底有怎样的优势和帮助,也许可以从智信通车联网的服务模式中窥见真谛。
1、新能源分时租赁运营过程中,取还车点如何管控?
智信通作为车联网生态运营平台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分时租赁企业提供生态运营平台和解决方案。智信通一切以企业用户为主,企业车辆在安装智信通智能硬件后,智信通同时为企业建立运营平台,企业可以根据车辆上传到平台的数据来对车辆进行统筹和管理。比如说某个停车点车位已满,信息便会通过手机APP反馈给用户,从而引导用户停到相邻的其他停车场,实现分流。
2、分时租赁汽车在服务过程中,用户出了意外怎么解决?要是出了交通意外,保险怎么解决?
首先智信通建立的是生态运营平台,整合了分时租赁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和保险行业等相关产业。相关的保险事宜以及车辆的维保,智信通绝对是让企业无后顾之忧的“坚强后盾”。企业车辆在安装智信通专门针对分时租赁的核心智能硬件后,可以实现车辆所有“蛛丝马迹”的监控,再以数据的形式上传到智信通为其搭建的运营平台上。所以当出现故障和意外时,企业会第一时间得知具体意外信息并通过平台通知保险公司和处理单位。不过车辆本身的很多小毛病企业在平时就可以随时监控到,当用户异常操纵,系统也会发出警示,所以智信通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在没有造成意外之前及时止损,在造成意外之后也可以清晰的理清责任。
3、未来分时租赁怎样搭建生态圈?如何才能保持这种模式长久良好的发展下去?
一方面是实现狭义的分时租赁生态圈,即服务网点、停车管理系统及停车服务商、充电桩、车、平台效率等等环节都要充分协调起来。智信通在车联网的基础上将充电桩、车、平台等等所有相关的服务环节编制在一张“蜘蛛网”上面,进行统筹协调。另一方面是广义的生态圈,在上文中提到智信通整合了分时租赁行业的相关资源。比如说通过车联网保险行业可以精确获得在保用户客户资料,精确判断事故真伪,而企业也可以借此提高企业用户体验。实现分时租赁企业与相关行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长久生态模式。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最终的目的是改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使行业更加规范,通过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以及产品安全监控方面的要求来实现这一目标。而新能源分时租赁准入门槛也相应提升的同时,必经之路便是提高企业车辆的质量以及服务的品质。智能特殊产品作为车联网生态运营平台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分时租赁企业提供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服务,不论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中重点提及的车辆实时、安全监控,还是对企业用户体验的保障,智信通已然成为分时租赁企业坚强的后备力量!
实话说,电动姐早就看不惯三天两头蹦出来个电动汽车,谁谁谁又要造车了的新闻。实在是嫉妒羡慕恨,有人投资电动姐的话,我也辞职造车去。似乎电动汽车也就是钱这么回事,有钱可以买来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再买个外壳套上,就能开上路了。还有国家的补贴拿,是不是爽歪歪。
电动姐开着特斯拉兜着风春风得意时,突然接到助手打来的电话,说我不能生产电动汽车,还有我的产品不合格。投了这么多钱说不让生产就不让生产,电动姐从梦中惊醒。为什么我的电动汽车的美梦就泡汤了呢,还得从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说起,这对于电动姐来说就是魔咒啊,从此还是好好上班,天天码字。
新能源汽车管理范围被划分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车,要生产也只生产纯电动汽车,不要拆穿电动姐的小心思,你知道插电、燃料电池技术成本太高。吃进去的也要吐出来,卖出的谁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据说要进行运行和安全状态的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控。这是要逼着电动汽车提升质量嘛,电动姐梦中开的是特斯拉,也没敢开自家的电动汽车,其中道理你懂的。
不得不说工信部出了狠招,在企业准入方面,以前的规定是:新能源电动平车运输设备企业应掌握车载能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项“核心技术”其中之一,而根据征求意见稿,现在则要调整为:应具备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载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匹配能力。也就是说,控制系统的开发成了必要条件。
控制系统,什么鬼?反正别人有的我都有,没人没的我也没有。据电动姐了解到,目前不少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都不具备控制系统的研发能力。甚至一些知名的企业,也不符合条件。
话说回来,电动姐是不可能去造车的,但是买车总要买的吧。作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管理条例还是很是赞同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据说,工信部目标是将来新上的纯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这样一来要有不少电动汽车将要遭遇灭门之灾,退出历史舞台,想想也曾经存在过,也算是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了反面教材,做出了贡献。
2015年4月29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2017-2018年的补贴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在 2016年基础上下降40%。该政策的实施期限是 2016-2020年,四部委将根据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推广应用规模、成本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补助政策。
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
一、 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二、 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客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三、 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等专用车、货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助1800元,并将根据产品类别、性能指标等进一步细化补贴标准。注:上述补助标准以10-12米客车为标准车给予补助,其他长度纯电动客车补助标准按照上表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含增程式)补助标准按照上表纯电动续驶里程划分。其中, 6米及以下客车按照标准车0.2倍给予补助;6 米<车长≤8米客车按照标准车0.5倍给予补助;8米<车长≤10米客车按照标准车0.8倍给予补助;12米以上、双层客车按照标准车1.2倍给予补助。
四、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北京按照国家标准1:1比例补助
去年9月29日,北京市科委出台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办法明确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按照国家和本市1:1的比例确定补助。国家和本市财政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该办法,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纯电动客车方面,2015年7月28日,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购买纯电动客车有关财政政策》的通知,该政策规定了2015-2017年购买纯电动客车财政政策,按中央标准1:1确定。该政策实施期限,自2015年8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 日。
纯电动专用车方面,2015年3月30日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发布《关于购买纯电动专用车有关财政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在中央补贴基础上,本市邮政、物流、环卫等纯电动专用车补助按中央标准1:1确定,具体为:按电池总容量计算,2015年每千瓦时补贴1800元,每辆车补贴总额不超过13.5万元;2016年和2017年补助标准按照2015年标准执行。如国家政策调整,本市财政补助标准参照国家政策另行制定。汽车生产企业享受中央和本市财政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该政策实施期限,自2015年4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