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新能源汽车受到世界欢迎

时间:2016-08-09 11:29

  新能源汽车受到世界欢迎 动力能力电池需保持使用时长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让全球范围最“酷”品牌之一的特斯拉公司无论是在汽车业、环保界、资本圈,甚至时尚圈都成了宠儿。今天的特斯拉,早已不再是家汽车公司,它瞄准的是千亿级的新能源市场。

  作为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核心动力的产业,电池制造商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拥有较雄厚的研究与生产基础的福建电池企业亦不例外。

  我省电池产业整体排名位居国内中上水平,拥有宁德新能源、福州飞毛腿、厦门华锂等一批龙头企业。近年来,它们纷纷发力新型电池领域,部分企业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进一步带动我省电池产业整体提升,2009年,在厦门大学牵头下,一个集合全省几乎所有电池企业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盟——福建省新型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七年过去了,战略联盟由成立之初的15家单位成员发展到26家,联盟成员合作研发,定期开展交流,共享信息、人才、创新平台、大型设备等资源……抱团发展的强劲动力正不断释放。

  联盟故事:创新的“1+1+1>3”

  日前,由厦门大学、厦门华锂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承担实施的省重大专项——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入中期验收阶段。“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量密度大幅提升,装配同等体积的电池预计能让汽车的行驶里程提升50%以上。”战略联盟负责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杨勇说。

  这意味着,新产品一旦量产,将让福建电池产业,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

  此番技术攻关中,三方分工明确:厦门大学负责安全性材料以及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预测的研究,华锂承担的是电池的核心——电芯部分的研发,飞毛腿则负责后期集成。三家的合作,正是省新型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成的。

  业内人士表示,该项目汇聚我省新型电池上下游的精兵强将,效果自然是“1+1+1>3”。

  作为新能源企业代表,厦门华锂能源是业内多个“第一”的创造者——协助厦门金龙研发出我省第一辆纯电动大巴;与厦门金旅共同打造国内第一台纯电动太阳能医疗车;研发出国内第一台纯锂电高速摩托车、第一艘纯锂电太阳能游艇……拥有从电池材料到电芯、PACK成组及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是这众多“第一”背后的核心源动力。此次联合攻关中,华锂要做的便是将电芯能量密度平稳提升到单体180千瓦时/公斤以上。而过去,为确保电池安全,能量密度一般限制在150千瓦时/公斤左右。

  “要达到这个密度,材料和技术我们都已实现了,现在关键点在于要保证在测试中用钢针穿刺不会引发爆炸、起火。

  另外,电池循环寿命要达到单体2500次、成组2000次以上……因此,各类测试必不可少。”华锂能源常务副总经理罗贵仕说。

  在这过程中,厦门大学在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预测研究方面的成果恰好能帮上忙。

  “电动车电池使用年限一般在5-8年,做测试不可能花这么长时间,须采取快速评价方法,比如加速老化的试验,这方面我们有基础。另外,我们与荷兰高校在这方面的国际合作也一直在进行,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杨勇介绍。

  合作的另一方、位于福州的飞毛腿公司,则是国内提供全面电池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在智能手机电池全球份额中占比达10.8%。“我们在电源管理系统、电池的分装和集成工艺上可说是国内领先。在实践中,我们对解决诸如高倍率放电导致电池发热等问题有自己的经验。”飞毛腿公司副总经理冯明竹表示,这些对未来这一新型电池实现量产至关重要。

  “过去,一些企业之所以走弯路,是因为上下游之间有效沟通太少。而战略联盟成立后,上下游企业坐到一起交流,能避免很多重复研发和投入;高校的基础研究和企业的应用研究也能有效衔接。总之,大家需要什么,通过战略联盟组织的各类活动,各方在轻松氛围下进行沟通,对福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大有裨益。”罗贵仕说。

  联盟目标:瞄准产业未来

  其实,战略联盟成立以来促成的合作远不止上述一例。中科院物构所正与福建创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优科能源(漳州)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省科技重大专题——新型锂电池材料及其产品的研发;福州大学与宁德新能源开展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合作项目正有序推进;宁德新能源成为飞毛腿最大的电芯供应商,改变原本其上游供应商多为日、韩企业的历史……联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及战略联盟成立的时机,杨勇将其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便是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环境及福建科技政策的支持;地利,在于福建有一批有实力的电池(含材料)企业和高校、研究所;人和,是有一批热心为福建电池产业发展而努力的人。”

  战略联盟成立次年,就列入我省首批7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之一。同年,联盟会刊《海西电池行业资讯》(电子版)首刊发行,因及时传递最新业界资讯,会刊受到广泛好评。2010年起,战略联盟每年举办年会,邀请国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同行在一起交流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另一方面,战略联盟还积极为政府部门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献计献策。2012年,先后提交福建动力电池生产研发和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研发生产情况两份调研报告;2014年,向省里提交相关调研报告及设立“2014电池领域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建议书”,直接推动上述三方联手的省重大项目“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生成;2015年7月,负责撰写福建省“十三五”有关电池方面的重大专项建议书。

  对企业来说,不少企业在参与联盟中找到未来发力点。

  “飞毛腿把未来的着力点放在动力电池方面,这里面除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外,还包括储能产品。”冯明竹说,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很庞大,但储能市场将会比前者大得多,未来绝对是又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罗贵仕的观点与冯明竹一致。“现在为什么纯电动车数量增长慢,因为充电桩太小,国家电网改造需要满足充电负荷,并不容易。我们想的是,用储能方式,挖坑装箱,解决充电需求对电网影响。”

  尽管新能源汽车整体在今年上半年并未取得预期中的超速增长,但涉及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一些电动平车企业还是有着较为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电动平车动力电池、电控、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部分有业绩可查的相关上市公司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状态。

  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供应商的盈利水平明显强于传统汽车的相关供应商,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的强势增长相匹配。同时,在电动液压设备相关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商中,盈利能力最强的是处于源头和上游的锂离子原材料供应商,然后是相关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与隔膜供应商,之后是锂离子电池总成供 应商,相关的电控和电机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很突出,但一些相关的优秀公司并没有上市,使电控与电机并没有形成像锂离子电池那样更为集中的热点效应。

  作为一项积极的公共政策,新能源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也能让出租车经营者得到实惠。这本来是一件多赢的事情,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并真正引领民众投身其中,参与到环境优化中来。

  据媒体报道,从今年3月1日开始,河北殊水市车管所要求所有新出租车必须使用新能源汽车,对更换或新增的燃油车不再办理机动车登记业务,而现实则是,目前衡水市并没有充电设施,甚至没有新能源车销售。8月7日,衡水市官方回应称,鉴于该市目前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应配套设施仍不完善,在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允许新能源出租车和燃油出租车并行使用。

  官方表态留了一个口子,老百姓则松了一口气。接下来,衡水市的出租车司机不必再焦虑了。既然公共政策出现了偏差,政府就应该想方设法主动纠偏。这样的纠偏是倾听民意的做法,是消弭误解、寻求共识的必由之路。

  在国内很多城市,作为一项积极的公共政策,新能源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也能让出租车经营者得到实惠。这本来是一件多赢的事情,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并真正引领民众投身其中,参与到环境优化中来。

  特别是,对于像衡水这样空气质量多年来处于全国后十名的城市,推广新能源无疑有着更为现实的紧迫性。基于此,政府应该未雨绸缪、及早行动,真正将发展新能源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一方面,加快与新能源相关的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鉴于目前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偏高的现状,政府还应该制定积极的财政补助政策,引导、鼓励老百姓主动选择新能源。

  也就是说,无论是作为“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作为“软件”的财政配套政策,均需先行,这样才有可能营造出宽松、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

  如果说,“所有新出租车必须使用新能源汽车”这一硬性要求是地方在贯彻“上面的政策”,那么,这也涉嫌懒政怠政。毕竟,出台公共政策应该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焉能无视本地无充电桩、无新能源汽车销售点、无财政补贴政策的“三无”现状,而以简单草率的政令强行换新?

  牵涉广泛的公共政策的出台,理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民众良性互动。唯有如此,政策才不会脱离地方的实际,乃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说到底,公共政策之所以屡屡“大喘气”,根源就在于决策过程的仓促与脱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