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圣普威蓄电池6-GFM-17 12V17AH技术参数

时间:2021-01-04 16:08

  圣普威蓄电池安全性能好

  》贫液式设计,电池内的电解液全部被极板和超细玻璃纤维隔板吸附,电池内部无自由流动的电解液,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无电解液漏出,侧倒90度安装也可正常使用。

  》阀控密封式结构,当电池内气压偶尔偏高时,可通过安全阀的自动开启,泄掉压力,保证安全,内部产生可燃爆性气体聚集少,达不到燃爆浓度,防爆性能。

  免维护性能

  》利用阴极吸收式密封免维护原理,气体密封复合效率超过95%,圣普威蓄电池6-GFM-200 12V系列参数正常使用情况下失水极少,电池无需定期补液维护。

  绿色环保

  》正常充电下无酸雾,不污染机房环境、不腐蚀机房设备。

  自放电小

  》采用析气电位高的Pb-Ca-Sn合金,在20℃的干爽环境中放置半年,无需补电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适用环境温度广

  》-10℃~45℃可平稳运行。

  耐大电流性能好

  》紧装配工艺,内阻小,可进行3倍容量的放电电流放电3分钟(≤24Ah允许7分钟以上持续放电至终止电压)或6倍容量的放电电流放电5秒,电池无异常。

  寿命长

  》由于采用高纯原材料及长寿命配方、电池组一致性控制工艺,NP系列电池组正常浮充设计寿命可达7~10年(≥38Ah)。

  电池组一致性好

  》不计成本的保证电池组中的每一个电池具有相对一致的特性,确保在投入使用后长期的放电一致性和浮充一致性,不出现个别落后电池而拖垮整组电池。

  ①从源头的板栅、涂膏量的重量和厚度开始控制;

  ②总装前再逐片极板称重分级(≥38Ah的电池),确保每个单体中活性物质的量的相对一致性;

  ③定量注酸,四充三放化成制度,均衡电池性能;

  ④下线前对电池进行放电,进行容量和开路电压的一次配组;

  ⑤≥38Ah的电池出库前的静置期检测,经过7~15天的“时间考验”,出库时再检,能有效检出下线时难以检出的极个别疑虑电池;

  ⑥出库时依据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内阻进行二次配组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一、电池行业重金属使用和污染物产排现状

  (一)基本情况。我国是电池生产大国,2010年电池总产量400多亿只,占全世界50%以上,其口量约300亿只。涉重金属的铅蓄电池产量约14417万千伏安时、普通锌锰电池240多亿只、镉镍电池约4亿只、扣式碱性锌锰电池约90亿只。

  现有涉重金属电池生产企业约2400家。主要包括铅蓄电池企业近2000家;普通锌锰电池300家;镉镍电池80家;扣式碱锰电池20家。

  (二)重金属使用情况。2010年我国电池行业耗铅约280万吨、镉7800吨、140吨,分别占全国总使用量的80%、72%和15%。

  (三)重金属污染物产排情况与废电池回收情况。据测算,2010年电池企业排放含重金属废水总量1300多万吨,其中铅蓄电池企业排放废水1100多万吨;产生含重金属固体废物24万吨,其中含铅固体废物23万吨,含镉固体废物约4000吨;废铅蓄电池按规定有组织回收率不足30%。

  二、实施清洁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电池行业作为涉重金属的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面临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电池生产企业对清洁生产重视不够,缺乏主动实施清洁生产的自觉性,突出表现在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偏少,审核方案实施率不高。二是缺乏可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及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同时,已有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不够。三是通过原材料替代和减少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源头减量措施急需加强。

  三、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削减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量为目标,对涉重金属电池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源头减量替代,突出生产过程控制,强化再生利用规范,努力促进电池行业绿色发展。

  圣普威蓄电池6-GFM-17 12V17AH技术参数从7月中旬三星将入股比亚迪的传闻开始,对于二者合作缘由的猜测便一直未曾停歇,虽然绯闻的两大主角都曾表示,二者的合作将集中在电动车零部件领域,但更多的分析和猜测却一致认为,未来两者之间的合作或将涉及到汽车动力电池。

  作为目前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巨头,比亚迪和三星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竞争对手。在技术上,多年来比亚迪一直坚持磷酸铁锂路线,与三星走的三元锂电的路线全然不同。但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受材料限制,在能量密度的提升上有无法越过的天花板,因此,有消息称近期王传福也曾公开表示,将在坚持磷酸铁锂路线的同时,发展三元锂电池。但要走此前从不曾走过的路,比亚迪选择与三星合作也是有一定的理由的。而对于三星选择比亚迪的原因,分析人士一致认为,这是三星希望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绕过政府对包括三星在内的韩系电池企业设置的“壁垒”,曲线救国,顺利获得市场。不过这样的说法并未获得上述双方的认可和评价。

  7月21日晚间,比亚迪发布公告,确认注册地在上海的三星半导体将斥资约30亿元认购5226.48万股比亚迪股份,占股比例由之前传闻的4%降至1.9%,成为比亚迪第九大股东。而此次比亚迪的募资总额为144.73亿元,将用于投资铁动力锂离子电池扩产项目、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按照比亚迪披露的消息,接受三星入股只是一次正常的资本行为,而三星也并未提及与汽车动力电池相关的内容。

  对于锂电池行业的洗牌带来的影响,国内某电池企业负责国内市场的销售人员深有体会,该人士告诉记者,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催动热钱流入动力电池行业,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也乐于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短时间内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但受制于技术、产能、成本等瓶颈,很多企业开始倒闭,导致使用该企业电池客户后期在维修、更换方面遗留了很多问题,“我们企业就接到很多类似客户,就是因为找不到原电池供应商而要求重新配套。”

  上述人士认为,这些不规范的中小型电池企业的存在浪费了公共资源,重复配套也使相应整车企业财务吃紧,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因此,市场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会淘汰这类企图短期牟利的企业,从而使正规的电池企业得以发展壮大。

  他还强调,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对产品型号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技术进步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可以看到,我国动力锂电池产业正是在这些“外患”和“内忧”的驱动下不断走向规范化,大浪淘沙后所剩下的电池企业,其规模、技术都会经过市场认可,为其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记者在和国内几家主流电池企业沟通时了解到,不少企业近期都有扩大产能的计划,他们认为,我国对动力锂电池的市场需求会不断攀升,高端动力电池的供不应求已经制约了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未来会增加产能、提高工艺水平以应对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

  不过,猜测未来三星和比亚迪将在动力电池领域进行合作的言论并未因此而止息,业内依然对此抱有观望态度。这种想法并不难理解,原本在华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如三星和LG,突然因为中国政府的一纸文件被打入冷宫。目前,三星电子在中国碰到了“准入目录”难题。此前有消息称,工信部正在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该新征求意见稿规定,动力蓄电池检测要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否则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车辆将无法进入推广目录、无法获得补贴。截止到目前,政府已经公布了四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共入围57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但三星电子、圣普威蓄电池6-GFM-17 12V17AH技术参数LG化学等外资巨头并未进入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