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戴思特蓄电池6-FM-100 12V100AH参数报价

时间:2020-12-29 15:50

  戴思特蓄电池技术特点:

  使用寿命长:日月潭蓄电池12V系列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生产,各型电池设计均以完整的性能试验为基础。正极采用高锡合金板栅,抗腐蚀性强;浮充寿命达8~10年以上。

  耐过放电能力强:采用特殊的具有高孔率、高湿弹性的超细玻璃纤维隔板结合紧装配工艺,确保电池具有较强的耐过放电性能。5次过放电短路后电池容量恢复性能达到95%以上。

  循环能力优异:极板采用特殊的铅膏制造和紧装配压力,延缓正极活性物质循环使用过程中活性物质的软化,提高了电池循环耐久性能。按照国际标准IEC60896-22实验条件下的每日放电浮充循环寿命达到800次以上。

  优良的大电流性能:电池极板间距小,高压紧装配工艺,提高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能力。

  安全性:技术的端子密封结构和高温固化密封胶,保证电池端子处不爬酸,确保使用安全可靠。

  多种安装方式:由于特殊隔板吸附电解液,因此电池内无游离酸,保证电池可实现如立式、卧式等多种方位的安装。

  应用领域:

  通信领域 程控交换机 UPS不间断电源 航海设备 变电所操作及直流电源 报警系统  防和保安系统  控制设备

  日月潭蓄电池-产品特点:

  <维护简单

  <充电时,电池内部产生的氧气大部分被极板吸收还原成电解液,基本没有电解液减少。

  <持液性高

  <电解液被吸收于特殊的隔板中,保持不流动状态,所以即使倒下也可使用。(倒下超过90度以上不能使用)

  <安全性能

  <由于过充电操作失误引起过多的气体可以放出,防止电池的破裂。

  <自放电极小

  <用特殊铅酸合金生产板栅,把自放电控制在zui小。

  <寿命长、经济性好

  <电池的板栅采用耐腐蚀性好的特种铅钙合金,同时采用特殊隔板能保住电解液,再同时用强力压紧正板活性<物质,所以是一种寿命长、经济的电池。

  <内阻小

  <由于内阻小,大电流放电特性好。

  <深放电后有优良的恢复能力

  <万一出现长期放电,只要充分充电,基本不出现容量降低,很快可以恢复。

  蓄电池采用耐腐蚀性高的独特板栅合金配方和活性物质配方,同时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及特殊的结构设计、独特的气体再化合技术和特殊隔板及紧装配结构,严格的生产过程工艺控制、品质保障软件技术使

  蓄电池具有以下特点:

  1、寿命长、自放电率极低:在25度温室下,静置28天,自放电率小于1.8%。

  2、容量充足:保证蓄电池容量充足及电压、容量均一性。

  3、使用温度范围宽:蓄电池可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蓄电池采用独特的合金配方和铅膏配方,在低温下仍有优良的放电性能,在高温下具有强耐腐蚀性能。

  4、 密封性能好:能保证蓄电池使用寿命期间的安全性及密封性,无污染、无腐蚀,蓄电池可卧放、立放使用。蓄电池的密封结构,能将产生的气体再化合成水,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补水、无需维护。

  5、导电性好:采用紫铜镀银端子,导电性优良,使蓄电池可大电池放电。

  6、充电接受能力强:可快速充电,容量恢复省时省电。

  7、安全可靠的防爆排气系统:可使蓄电池在非正常使用时,消除由于压力过大造成电池外壳鼓胀的现象。

  蓄电池售后服务:

  1. 对售出的电池我们建立《顾客档案》,实行跟踪服务。

  2. 电池售出后,实行随时跟踪,并执行每年至少一次的巡检,并向顾客报告蓄电池使用情况,让顾客用的放心。

  3. 发生顾客投诉时,一小时内提供解决方案。包括现场恢复方案及退货处理方案,直到顾客满意。宗旨是将客户的麻烦降到zui小。

  4. 正常情况下,退回电池在到货两周内出具检测报告,确属我司原因我司承担责任;非我司电池原因,我们出具相应报告,对顾客的使用加以指导

  戴思特蓄电池6-FM-100 12V100AH参数报价我国锂资源量为700万吨左右,位居全球第四。但由于锂矿品位差、提纯难度大、成本高,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锂矿,对外依存度超过85%;“中国 需求”还推动了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暴涨,从2015年初的不到5万元/吨上涨到2017年底的18万元/吨,涨幅接近三倍,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我国的资源安全提出严重挑战。

  张天任说,废旧动力蓄电池是宝贵的“城市矿山”,金属含量远高于矿石,将其中的锂、钴、镍等有价金属加以回收,再生利用,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外依存度等。废旧动力蓄电池如果处理不当,随意丢弃,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如正极材料中的钴、镍等重金属元素,电解液中的有机物,负极中的碳材料等,都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重金属一旦渗入土壤,数十年都难以恢复。”

  于是,在节能环保方面,《规范条件》修订稿首次对锂元素的回收率提出规范,即不低于85%,采用材料修复工艺的,材料回收率应不低于90%。为了避免工艺简陋、技术落后的回收再生“小作坊”影响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规范条件》修订稿升级了环保要求。新建、改扩建综合利用企业应严格执行环评制度,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排污许可有关管理规定要求申请排污许可证;而综合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等在线监测装置,从过去的“鼓励安装”变更为“应具备”等。

  《规范条件》修订稿强调,“应选择生产自动化效率高、能耗指标先进、环保达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生产设备设施,采用节能、环保、清洁、、智能的新技术、新工艺。”张天任说,目前再生技术尚未成熟,自动化水平低,成本居高不下。“应针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金属提炼技术、节能降耗水平,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培育成熟产业体系。”

  此次新发布的《规范条件》修订稿和《办法》修订稿是在2016年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的,特别体现了以科技和技术驱动,使动力蓄电池的溯源和利用等更完善更安全。

  在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方面,溯源被认为是关键的一环。《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将建立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对新能源动力锂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检测。

  张天任说,目前,我国电池的回收体系尚不健全,汽车生产企业、电池制造企业、回收企业、再生利用企业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权责还不够清晰。这些制度措施,对加强报废电池的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在《规范条件》修订稿中得以凸显。

  比如“技术、装备和工艺”的总体要求中,《规范条件》修订稿新增了一条,“应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有关要求,具备信息化溯源能力,如溯源信息系统及编码识别等辅助设施设备。”在提及无法处置“综合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元器件、金属、石墨、塑料、橡胶、隔膜、电解液等零部件和材料”,要求企业“按国家有关要求交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集中处理”的同时,“做好跟踪管理”;“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条款中,对回收利用企业要求从此前的“建立完整的可追溯体系”升级为“戴思特蓄电池6-FM-100 12V100AH参数报价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管理体系”,这也有利于建立起更完整、成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