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日兰蓄电池M2AL12-80 12V80AH参数报价梅兰日兰蓄电池M2AL12-80 12V80AH参数报价梅兰日兰蓄电池M2AL12-80 12V80AH参数报价
梅兰日兰蓄电池;
产品特点
完全的密封型免维护设计
设计寿命长达10年
迎合了高频率,深程度放电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放电的持久性及深循环放电能力
浸泡式极板化成(独特的FTF极板化成工艺)
分析纯硫酸电解液
电解液不分层,无需均衡充电
无腐蚀气体泄漏
阀控式大开启压力为5Psi(1Psi≈7KPA)
任意方向放置使用
电池外壳及盖采用ABS材料
强化阻燃材料(UL94V-0级)可供用户选用
自放电低
通过IATA机构无害产品认证
符合IEC896-2,D/N43534,及BS6290 Pt4, EUROBAT标准
?应用领域
电力电网
IT机房
电信网络
移动机房
数据中心
金融
工业制造业
计算机系统
不间断电源等
梅兰日兰蓄电池维护和保养:
在使用UPS供电系统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片面地认为蓄电池是免维护的而不加重视。然而有资料表明,因蓄电池故障而引起UPS主机故障或工作不正常的比例大约为1/3。由此可见,加强对UPS电池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对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UPS电源系统故障率,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除了选配正规品牌蓄电池以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正确地使用与维护蓄电池:
1. 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影响蓄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是环境温度,一般电池生产厂家要求的蓄电池环境温度是在20℃~25℃之间。虽然温度的升高对电池放电能力有所提高,但付出的代价却是电池的寿命大大缩短。据试验测定,环境温度一旦超过25℃,每升高10℃,电池的寿命就要缩短一半。目前UPS所用的蓄电池一般都是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设计寿命普遍是5年,这在电池生产厂家要求的环境下才能达到。达不到规定的环境要求,其寿命的长短就有很大的差异。另外,环境温度的提高,会导致电池内部化学活性增强,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能,又会反过来促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这种恶性循环,会加速缩短电池的寿命。
2. 定期充电放电。UPS电源系统中的浮充电压和放电电压,在出厂时均已调试到额定值,而放电的大小是随着负载的增大而增加的,使用中应合理调节负载,比如控制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台数。一般情况下,负载不宜超过UPS额定负载的60%。在这个范围内,蓄电池就不会出现过度放电。
UPS因长期与市电相连,在供电质量高、很少发生停电的使用环境中,蓄电池会长期处于浮充电状态,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电池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活性降低,加速老化而缩短使用寿命。因此,一般每隔2~3个月应完全放电一次,放电时间可根据蓄电池的容量和负载大小确定。一次全负荷放电完毕后,按规定再充电8小时以上。
UPS,即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它主要作用是为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电源将市电稳压后提供负载使用,此时的UPS不间断电源就相当于是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进行充电;当市电中断时,UPS就会立即将机内电池的电能,通过逆变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
此外,UPS电源作为保护性的电源设备,它的性能参数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选购时的考虑重点之一。市电电压输入范围宽,则表明对市电的利用能力强(减少电池放电)。输出电压、频率范围小,则表明对市电调整能力强,输出稳定。波形畸变率用以衡量输出电压波形的稳定性,而电压稳定度则说明当UPS突然由零负载加到满负载时,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还有UPS效率、功率因数、转换时间等都是表征UPS性能的重要参数,决定了对负载的保护能力和对市电的利用率。性能越好,保护能力也越强,总的来说离线式UPS对负载的保护最差,在线互动式略优之,在线式则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常见电力问题。
产品简介:
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连年荣获“中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等称号,生产的产品先后获得了美国UL认证、德国VdS认证。产品符合中国ROHS指令严格要求。公司全面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和检测系统,为世界各地提供40多种规格的品牌中、小型密闭铅酸蓄电池,主要应用于UPS电源、应急灯、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以及金融、通讯系统等领域。其中后备电源用电池由于产品具有一致性好、比能量高、寿命长、安全可靠不漏液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产品销往
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的信誉。
公司按照松下的经营理念进行经营,蓄电池满足客户的愿望,并致力于为区域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做出不懈的努力
先进的生产公司所有的重要生产设备全部从日本松下导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设备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并且由日
本建设队进行调试安装,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
漏液电池的检测与判定
漏液电池的检测:
做外观检查,
找出渗酸漏液部位,
取开安全阀盖片看安全
阀有无漏液痕迹,然后打开安全阀观察电池内部有无流动电解液。
(在充电过程
中观察有无流动电解液)
非人为因素造成蓄电池漏液,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按《售后服务协议》调
换相应电池:
A电池接线端子或引出线漏液
B电池外壳及槽盖密封部位漏液
C电池盖板漏液
优良的极板对梅兰日兰蓄电池的影响
优良的隔板首先要满足国内标准的要求,而且隔板厚度均匀一致,以使隔板紧贴极板,防止活性物脱落,同时保证极板与隔板接触的电解液均匀一致。 更重要的是均匀的隔板厚度可以保证极群的装配压力-致,从而保证极板放电性能特别是大电流放电性能的一致性。另-面,在控制极板厚度和隔板厚度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梅兰日兰蓄电池槽每单格宽度的一致性。 放电中消耗在内阻上的电压降也就大,这将引起电解液温度迅速升高,产生大量的气体,使梅兰曰兰蓄电池内部的气体压力增大。如此时蓄电池放电过渡,引起电解液温度升高得更快,气体产生得更多,使蓄电池内部气体压力更大,极易导致蓄电池膨胀。
梅兰日兰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能一部分转变为化学能, 还用一部分转变为热能和其他能量。 充电电池发热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温度较高时就应及时检查充电电流是否过大或者电池内部发生短路等,发热量与电解液量关系较小,如是密封电池电解液星较少时内阻增大,也会引|起电池升温并且充电时端电压很高。电池衰老、电解液干涸、内部有短路等同样也会造成发热。充电器不能在充电后期恒压,以至造成电池电压超过允许值,温度会升高,严重的会鼓胀,寿命终结。
使用中,尽量不横放或倒放,防止电池内部一时大星产气不能顺利从放气阀排出,尤其充电时更是如此,否则可能引|起外壳爆裂。
对电池不利的因素很多,主要发生在充放电阶段。
首先,“二超”放电;即长期超过允许电流值放电和超过电池允许的放电量,这样对电池寿非常有害。其次,“两过”、“两欠"充电;“两过”就是指过充电,过分长时间存放不用,又不定期补充电能。而“两欠”指的是梅兰日兰电池欠充和电池组内各单格电池之间欠均衡;电池欠充导致,极板硫化后得不到及时还原,最终导致极板盐化而不可逆;电池组内各单格电池之间欠均衡,致使-组电池内各单块电池之间放电程度和充电程度的差距越拉越大,欠充的越发欠充、过放的越发过放。影响整个电池组的寿命。“两过”和“两欠”是电池的大敌,不可小看。
3月14日,某报记者从中国铁塔能源创新中心获悉,中国铁塔能源创新中心已完成《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编制和上报,正在全力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研究和落地实施工作。
在汽车分析师贾新光看来,《实施方案》的实行,让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规范更加完善,使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良性发展,由于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紧密相连,未来对新能源二手车有很大的影响。
报废电池回收迫在眉睫
据了解,自2014年国内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以来,截至2017年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80多万辆,装配动力蓄电池约86.9GWh。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意味着前期投入市场的新能源电池基本处于淘汰临界点。
不过,让人担忧的是,2015年国内报废动力电池累计为2万-4万吨,对应的电池回收率仅2%,对此,如何做好退役电池的回收与处理再利用已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废旧动力电池不仅存在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可能,电解质也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容易产生有毒的化学气体,危害人体健康,而国内一直没有完整的体系来疏导从汽车制造商到电池回收商的运转流程,这也让新能源汽车在污染问题上一直存在争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的规模。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动力蓄电池产销量也逐年攀升,动力蓄电池回收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政策鼓励梯次利用
实际上,即将面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尴尬局面,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今年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等七部门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旨在支持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引导产学研协作,鼓励开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创新。
为贯彻落实《暂行办法》,3月2日,工信部等七部委提出,“支持中国铁塔公司等企业结合各地区试点工作,开展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到2020年,建立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形成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创新商业合作模式。
按照《实施方案》,充分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铁塔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200万个铁塔,合计需要电池约13600万kWh。2018年初,中国铁塔公司、重庆长安、比亚迪、银隆新能源、沃特玛、国轩高科、桑顿新能源等16家企业签订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因为价格、使用寿命等因素影响,大多数铁塔仍旧以铅酸电池为主,这也意味着中国铁塔给出的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会十分低廉。随着《实施方案》的推出,中国铁塔与16家车企签约就价格、回收方式等达成一致,这也意味着回收价格将有望大幅提升。
监管难点待解
不过,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目前,绝大部分动力蓄电池尚未退役,汽车生产、电池生产、综合利用等企业之间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支撑。
同时,回收利用技术能力不足。资料显示,企业技术储备不足,动力蓄电池生态设计、梯次利用、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有待突破。退役动力蓄电池放电、存储以及梯次利用产品等标准缺乏;而且,激励政策措施保障少,受技术和规模影响,目前市场上回收有价金属收益不高,经济性较差。相关财税激励政策不健全,市场化的回收利用机制尚未建立。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实施方案》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规范,重点保障了废旧动力电池有序回流到正规再生利用企业,但废旧动力电池的残值价格评估仍缺乏统一标准,同时动力电池的再生利用能否实现有效监管,也将成为《实施方案》实施的难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在电池技术尚无重大突破的前提下,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产品的性价比。而《实施方案》的落地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在2018年两会上,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提案和建议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一时间,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又成为业内热议的焦点。两会代表、委员积极为动力电池回收建言献策。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建议观点新颖但缺少可操作性,也有一些建议国家已经在行动了。电池中国网认为,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出谋划策仅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