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日兰蓄电池M2AL12-120 12V120AH型号梅兰日兰蓄电池M2AL12-120 12V120AH型号梅兰日兰蓄电池M2AL12-120 12V120AH型号
梅兰日兰蓄电池M2AL12-120 12V120AH型号梅兰日兰蓄电池M2AL12-120 12V120AH型号梅兰日兰蓄电池M2AL12-120 12V120AH型号
梅兰日兰蓄电池;
环保部日前宣布,将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旨在推进以防治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倡导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行动,积极参与到防治大气污染的行动中来。
从环保部发布的一季度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今年1-3月份,中国74个城市总体达标天数比例为44.4%,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其中PM2.5平均超标率为49.1%,PM10平均超标率为33.6%。环保部门表示,除了天气原因以外,此次重污染根本原因还是污染物排放大,其中,日常发电、工业生产以及汽车尾气等带来的污染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的今天,数据中心成为城市能耗“大户”,在全球IT总能耗中,数据中心就占到了40%。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关乎社会效益。
如何衡量数据中心能耗
能源使用效能值(PUE)是国际公认的衡量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指标。据最新的报道,国外最先进的数据中心的PUE值可以达到1.06,而我们国家IDC的PUE平均值则在2.5以上,这意味着IT设备每耗一度电,就有多达1.5度电被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所消耗,这一现象在中小规模数据中心中更为严重,通常其PUE的测量值普遍在3左右。这表明有大量的电能被消耗在供电系统、制冷系统等基础设施上,而用于IT设备中的电能仅为总耗电的33%。
对于影响数据中心PUE值的供电、制冷两大基础设施而言,供电系统的能效是问题的根本,因为供电系统的低效加剧了制冷系统的负担,双倍地导致了PUE指标的攀升。而数据中心所有营运负载几乎都是通过UPS电源来供电的,因此如何进一步挖掘UPS系统的工作效率,将是快速改善数据中心供电系统乃至整个数据中心PUE指标的核心途径。
改变UPS工作模式实现节能降耗
当前数据机房UPS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双变换在线工作模式,即通过“AC-DC和DC-AC的双变换”给IT负载提供稳定的净化电源。但是在这一模式下,UPS的效率较低,通常满载工作效率仅90~95%(视UPS结构的不同),如果对于当前数据机房普遍采用的2N电源系统架构,其正常工作的最大负载率仅为40%左右,在这一负载率下,UPS的工作效率也相应降低,通常约为85~94%左右,这导致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并降低了整个数据中心的PUE指标。
与双变换在线工作模式相反,绿色休眠在线模式的工作原理是在输入市电品质较好的情况下,将市电通过UPS旁路直接供电给数据中心的IT负载,而UPS内部的逆变器处于在线备份状态,从而使整个UPS系统的供电效率高达99%,而且这一休眠效率不受UPS负载率的影响,实现了“UPS基本不耗能”的节能降耗总目标;同时通过微秒级的快速跟踪及DSP技术,始终保持逆变器在线备份的电压、频率、相位参数完全与旁路输入同步,保证了分级切换的“不间断”。
根据输入市电的品质,市电的电压与频率波动,这一UPS系统的工作可分成下列三级:
第一级――绿色休眠在线模式。当市电的电压与频率波动较小时,UPS内部的整流器、逆变器、充电器均处于在线休眠状态,不仅基本不损耗电能,而且使主功率器件也处于电休眠状态,提高了这些UPS内部核心部件工作的可靠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二级――双变换在线模式。当市电的电压与频率波动超限时,UPS立刻转切到整流、逆变的双变换模式,此时UPS的 40%负载工作效率通常在85~94%左右,与目前数据机房UPS的工作模式完全相同。
第三级――电池放电逆变模式。当市电的电压与频率超出了UPS整流输入所允许的电压与频率范围时,UPS将关断整流器,进入电池放电工作模式,此模式下UPS的满载工作效率约为86~95%左右。
根据国内典型的数据中心实际电能质量数据统计,对于进行上述分级运行的UPS系统,其一年的95%时间将运行在休眠模式,小于5%的时间工作在双变换模式,不到1%的时间工作在电池放电模式。如果以一个负载容量为5000kW的中等规模IDC机房采用老式12脉冲相控整流UPS为例,假设其40%负载率下的效率为达到了国家能效III级UPS标准的87%为计算依据,其每年的电费节约将高达460多万元。
由于IT负载电源自身的稳压功能以及现代数据中心机房UPS供电系统通常具有的较好电能品质,在绝大部分市电品质良好的工作时间内继续让UPS工作在双变换模式不仅是能源的无端浪费,而且这一多余的重复变换还导致了UPS事故的高发和可靠性的大幅度下降,因此转变传统技术观念,在数据中心机房广泛采用UPS绿色休眠在线技术作为主要工作模式是大势所趋。
◆ 免维护无须补液;
◆ 内阻小,大电流放电性能好;
◆ 适应温度广(-35-45℃);
◆ 自放电小;
◆ 使用寿命长(8-10年);
◆ 荷电出厂,使用方便;
◆ 安全防爆;
◆ 独特配方,深放电恢复性能好;
◆ 无游离电解液,侧倒90度仍能使用。
要根据环境温度选择最佳的充电电压,在15~25oC条件下建议为2.27-2.30V。建议在电池安装场地加装空调,并根据环境温度变化适当调整电池浮充电压。请参照下表进行调整(±3mv/℃。
为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并发挥最佳性能,最好采用恒压限流充电,电池初始充电电流应限制在0.3C20以内。
产品简介:粗壮的极板使电池具有更长的寿命,阻燃的单向排气阀使电池安全且具有长寿命,持久耐用的聚丙烯(PP)电池槽盖,槽盖的热封黏结可以杜绝渗漏,吸附式玻璃纤维技术使气体复合效率高达99%,使电解液具有免维护功能,UL的认证,多元格的电池设计使电池安装和维护更经济,可以以任何方位使用
1. 安全性能好:梅兰蓄电池在正常使用下无电解液漏出,无电池膨胀及破裂。
2. 放电性能好:梅兰蓄电池放电电压平衡,放电平台平缓。
3. 耐振动性能好: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完全固定,以4㎜的振幅,16.7Hz的频率振动1小时,无漏液,无电池膨胀及破裂。开路电压正常。
4. 耐冲击性好:梅兰蓄电池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从20cm高处自然落至1cm厚的硬木板上3次。无漏液,无电池膨胀及破裂。开路电压正常。
5. 耐过放电性好:25摄氏度,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进行定电阻放电3星期(电阻值相当于该电池1CA放电要求的电阻),恢复容量在75%以上。
6. 耐过充电性能好:25摄氏度,完全充电状态的进行0.1CA充电48小时,无漏液,无电池膨胀及破裂。开路电压正常。容量维持率在95%以上。
7. 耐大电流性好:完全充电状态的梅兰蓄电池2CA放电5分钟或10CA放电5秒钟。无导电部分熔断,无外观变形。
梅兰日兰电池产品特点:
(1)粗壮的极板使电池具有更长的寿命
(2)阻燃的单向排气阀使电池安全且具有长寿命
(3)持久耐用的聚丙烯(PP)电池槽盖
(4)槽盖的热封黏结可以杜绝渗漏
(5)吸附式玻璃纤维技术使气体复合效率高达99%,使电解液具有免维护功能
(6)UL的认证
(7)多元格的电池设计使电池安装和维护更经济
(8)可以以任何方位使用。竖直,旁侧或端侧放置
(9)符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国际民间航空组织的特别规定A67,可以航空投运。
(10)可以以无危险材料进行地面运输
(11)可以以无危险材料进行水路运输
(12)计算机设计的低钙铅合金板栅,最大限度降低了气体的产生量,并可方便的循环使用
新能源汽车近两年驶入“风口期”。随着销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长,一个问题浮出水面: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退役”后怎么办?对此,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要通过明确责任主体,推动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现状:首批车用动力电池迎来“退役”期
“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次提到新能源汽车。
统计显示,在政策支持下,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7.7万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保有量约18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产生了明显的拉动作用。除了消费者关心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问题,动力电池衰减过后的处理问题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一般而言,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为5到8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麒说,这意味着,2012年前后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从2018年开始逐步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期。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金山科技园管委会主任蓝闽波说,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主要是锂离子电池。本来定位“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如果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重金属污染、碱污染和粉尘污染。
为加强回收,今年2月底,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一些企业也抓紧机遇,动力电池上市公司国轩高科近日表示,已成立电池综合回收的相关公司,目前正在建设回收利用生产线。
探索:梯级利用、再生利用多措并举
与一般的电池不同,车用动力电池体积大、成分复杂,其回收利用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
“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现阶段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体系不够健全。整车厂难以对所有已售车辆的动力电池做到从新车出售到最终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新能源汽车的回收资质,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陈虹说。
利用方面,目前行业探索的主要方面包括梯级利用、再生利用等。“按照相关标准,动力电池的容量衰减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蓝闽波说。不过,就像玩具用过的干电池可以用在遥控器一样,从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仍可以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
梯次利用后的动力电池,就可以转入再生利用环节。即由具备资质的企业,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拆解,从中提取钴、镍、锰、锂等有价值的金属。对其他不可利用残余物,依据环保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置。
建议:给电池“上户口” 做到生产回收信息可溯源
不管梯级利用还是再生利用,前提是能够监控废旧电池的流向,确保其流入有技术、有资格的厂家,如此整个行业才能健康有序运转。
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动力电池生产和回收信息的可追踪、可溯源。暂行办法提出,电池企业应与汽车企业协同,按照国家标准对所生产动力蓄电池进行编码,并通过溯源信息系统上传电池编码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
“建议在社会征信体系中,增加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动力电池编码信息。在电池回收时,由回收企业上报管理机构,定时更新个人征信信息,以此杜绝车主私自拆卸电池并在市场上非法出售的行为。”陈虹表示。
代表委员们还表示,考虑到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刚刚起步,建议在新能源汽车销售阶段,将其中一部分购车款或政府补贴,转入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电池的梯级利用研发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寿子琪说,政府在做好引导和监管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企业建立价值交易闭环。“让报废电池流向规范的企业,使电池回收利用不仅具有环保意义,还具有经济效益。”
一、引言
电动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其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地位十分明确,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发展也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趋势在大幅度上升。动力电池产销从15年开始崛起,从2014年仅3.7GWh的出货量跃居至2015年15.7GWh,16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1.7万辆,同比增长51.7%,有产量的新能源汽车搭载电池总量达28GWh,较15年增长12GWh,而17年第一季度电池出货量为12.3GWh。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规模得到了飞速发展,助推整车产业化进程。但在早期的发展中,动力电池相关的标准仅有行业标准QC/T743-2006作为参考,缺乏权威性及广泛性,行业监管的门槛不清晰。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生产企业、零部件企业、检测及认证机构等各方面的需求,建立体系完整、水平适中、利于产业的电动汽车标准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