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集成电路OB2362A国产西安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随着世界能源的不断匮乏,“能源之星”(EnergyStar)对电源的待机功耗和转换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款电源的控制核心——电源管理芯片就要为电源满足能效标准制定出新的控制策略。比如:电源的0mW待机策略,ZVS、ZCS开关控制策略,更精准的同步整流技术,采用有源钳位控制等。
移动通信市场经过1G-3G时代的发展,到4G时代已有多家半导体厂商进入基带芯片市场。然而,5G基带芯片的性能要求和技术复杂程度要比前几代高得多,目前只有高通、华为海思、紫光展锐、三星和联发科研发出了5G基带芯片。英特尔的5G通信业务卖给了苹果,到现在还没有推出5G基带芯片。在基带芯片这块,大陆有华为海思和紫光展锐两家企业,台湾也有联发科。其中海思依靠华为的通信技术和专利积累,推出了巴龙系列基带芯片,以及集成巴龙基带的麒麟处理器;紫光展锐的贲T7520在中端市场将有一定的话语权,但目前在5G基带芯片方面还是美国的高通占据一定领先优势。
数字接收器(图2)可以用I/Q解调器或者采样中频IF来实现。I/Q解调是由模拟硬件来实现的,在数字射频接收器的设计中比较常见。尽管这种方法很受欢迎,但它有一个潜在的问题:I/Q路径上的增益会不太一致,而且相对的相位偏差也很大(大于90度),进而会导致图像抑制的问题。因此,I/Q解调的方式主要用于单通道基站。Figure2.典型的数字通信接收器接收器的主要测试内容信道内测试用来测试接收器在一定的允许误码率的情况下能接受的小的信号幅度,又称作灵敏度。接收器能正确捕获低幅度输入信号的能力就是该接收器的灵敏度。
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芯片市场.伴随市场需求的扩张,产业规模的升级,技术水准的提高,中国有望出现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强势企业.我国的芯片产业体制和机制取得突破,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格初步形成.除了国家的产业引导资金,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民间资本投入芯片产业,资本运营初步进入良性循环.目前,有近10家芯片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中芯,使中国芯片产业开始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达到了16家,它们分别是晶门科技,大唐微电子,杭州士兰,珠海炬力,中国华大,绍兴芯谷科技,中星微,无锡华润矽科,华大电子,希格玛,展讯通信,国微电子,上海华虹,北京华虹,复旦微电子和深圳中兴微电子,其中晶门科技和大唐微电子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2004年还初步形成了与IC设计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设计企业已与晶圆代工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建立了相对固定的良好业务关系,中芯,华虹NEC,上海,上海贝岭,无锡上华,首刚NEC,绍兴华越,南通富士通,上海长丰等代工和封装企业所提供的各种加工工艺和相应技术服务已基本满足了设计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