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电源管理芯片OB2334替代公司有一支经验丰富且的研发以及服务团队,主要产品为绿色节能电源管理芯片,包括高性能AC/DC转换器、高性能DC/DC转换器、马达驱动和LED驱动等集成电路产品,广泛应用于充电器、电源适配器、LCDTV/PC电源、机顶盒、小家电类产品。
公司将为客户提供能、低功耗、品质稳定的集成电路产品,同时我们将提供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产品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鼎芯宗旨:创新品质敬业服务
2004年正成为中国IC设计产业由萌芽期进入成长期的重要里程碑.到2004年底,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拥有421家企业,从业人员上升到约1.65万人,总销售额达到了81.5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41.5%,增长主要来自显示驱动芯片,智能卡芯片,无线通信芯片和多媒体芯片.预计今后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5%左右,2008年销售额可望达到800亿.芯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芯片制造业成为产业增长的主引擎.在地区布上,我国芯片产业形成了几大重镇:
ATE测试工程师:主要负责芯片量产过程的CP测试和FT测试,维护量产过程,协同封测厂进行程序优化和良率提升。芯片封装工程师:负责对芯片的封装设计工作,完成封装选型、打线图设计、基板设计、结构设计、外形图设计、射频仿真等等。芯片质量工程师:负责芯片全流程质量问题的跟踪处理,分析芯片的过程失效原因,参与芯片产品端到端的质量管控。除了以上岗位以外,芯片晶圆厂还有大量的岗位,比如工艺工程师、光刻设备工程师等等,由于对晶圆厂相关的业务不是很熟悉,就做详细的介绍了。
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芯片市场.伴随市场需求的扩张,产业规模的升级,技术水准的提高,中国有望出现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强势企业.我国的芯片产业体制和机制取得突破,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格初步形成.除了国家的产业引导资金,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民间资本投入芯片产业,资本运营初步进入良性循环.目前,有近10家芯片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中芯,使中国芯片产业开始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达到了16家,它们分别是晶门科技,大唐微电子,杭州士兰,珠海炬力,中国华大,绍兴芯谷科技,中星微,无锡华润矽科,华大电子,希格玛,展讯通信,国微电子,上海华虹,北京华虹,复旦微电子和深圳中兴微电子,其中晶门科技和大唐微电子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2004年还初步形成了与IC设计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设计企业已与晶圆代工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建立了相对固定的良好业务关系,中芯,华虹NEC,上海,上海贝岭,无锡上华,首刚NEC,绍兴华越,南通富士通,上海长丰等代工和封装企业所提供的各种加工工艺和相应技术服务已基本满足了设计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