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扇框和扇叶塑胶材料及颜色选择:
1)扇框+扇叶:为PBT原料白色(塑胶热变形温度230℃)
2)扇框+扇叶:为PBT原料黑色(塑胶热变形温度230℃)
3)扇框+扇叶:为PC原料透明(塑胶热变形温度120℃)
4)扇框+扇叶:为PC原料加不同色粉形成外观颜色等(塑胶热变形温度120℃)
散热片的形状
既然散热片是为了扩大CPU的表面积,那么如何使表面积最大化,就是在材质被决定之后最重要的设计重点了。普通的散热片是压铸成的,常见的形状只是多了几个叶片的“韭”字形,这种散热片的散热效果是最为普通的。较高档的散热片则使用铝模经过车床车削而成,车削后的形状呈多个齿状柱体。这种散热片常用在高档显卡和一些国外原装机上,(有许多国外原装机根本就不使用风扇,只使用这种散热片)足见散热片形状对散热效果的巨大影响。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如果散热片拥有数目越多的鳍片或齿状柱体,那么其表面积肯定也越大。一些制作得比较极端的散热片,甚至采用在一块金属基板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很薄的散热鳍片的设计,以此来最大化地拓展表面积。不过在重视散热面积的情况下,好的散热片也不会忽视底部的金属板基厚度。通常必须保证一定的厚度,才能使热传导的效率更高。这里另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像Intel原装Pentium4散热片,它的中心是一个“粗壮”的铜柱(直径约3cm),外面包围着一圈螺旋状的散热鳍片。
送风方式
作为风冷散热器,其基本出发点就是通过风扇来主动散热。两种:吹风和吸风。
吹风式
但是由于风扇的扇叶、导流罩设计等,出风口气流整体方向较为一致,风压较大,但内部紊流较多;进风口空气则是被动流入风扇内,没有外力作用或气流冲击,压强应略低于环境气压,且气流为层流。风扇“吹”出的空气内部流动混乱(紊流),与散热片的热交换效率更高,且风压大,非常适合作为风冷散热器的送风方式,但缺点则是气流扰动、鳍片振动较多,相同风量下噪音较大。而吸风方式虽然气流平顺,容易获得较大的风量,且噪音低、振动少,但热交换效率不高,多用于一些对静音需求较高的场合,例如水冷系统的散热排等。
吸风式
对于吹风式的缺点只能降低其影响而无法消除,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吸风式风扇,一切问题则迎刃而解。于是备受冷落的吸风式散热方案被推到了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