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检测范围】
包含物理性能、元素分析、组分分析、灰分分析、有机或无机物质检测以及重金属检测等多个方面。确保生物质燃料的质量和性能的同时,优化优化其应用效果和环境效益。以下是对生物质检测范围的详细分析:
1、物理性能检测
颗粒密度:测定生物质燃料颗粒的密度,影响储存和燃烧特性。
机械耐久性:评估生物质燃料在搬运过程中抗破碎的能力。
体积密度:指单位体积内生物质燃料的质量,影响燃烧效率。
2、元素分析检测
碳氢氮氧:基本的元素含量测定,影响燃烧特性和能量产出。
固定碳:测定生物质中固定碳的含量,与能量密度相关。
其他元素:包括氟、氯、二氧化硅等,这些元素含量会影响燃烧过程和环境排放。
3、组分分析检测
水分:测定生物质燃料中的水分含量,过高的水分会降低发热量。
蛋白质:测定生物质中的蛋白质含量,用于评估其营养价值。
脂肪:测定脂肪含量,影响生物质的燃烧特性和能量产出。
4、灰分分析检测
灰熔融性:测定灰分熔化的软化温度、初始变形温度和流变温度,影响燃烧过程。
灰渣:分析灰渣的成分和特性,对燃烧设备有重要影响。
挥发物:测定生物质中易挥发的成分,影响燃烧特性。
绝干物质:测定去除水分后的纯净物质含量,反映生物质的纯度。
5、重金属检测
总砷汞铅:测定重金属含量,确保生物质燃料符合环保标准。
6、其他特殊检测
核酸糖类小分子标志物:在医学领域,生物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核酸检测、小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大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提供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分析方法。
微生物鉴定药物分析:生物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和药物分析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细菌的肽模式鉴别和治疗药物监测。
煤炭不仅是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燃料,而且还是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门的重要原料。煤炭各种煤质参数的检测是其综合利用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煤炭的用途和综合利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大,促使人类更进一步认识煤、改造煤和合理利用煤。检验检测的准确性、精密度、时效性以及公正性已受到社会和市场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智能化系统方向的研发和推广亟待实现。我国煤炭质量分析方法、检测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技术与设备引进、再与飞速发展及生产技术实现同步3个历史阶段。
【煤中砷、硒、测定的试验步骤之样品溶液的制备 】
在瓷坩埚内称取艾氏剂1.5g(到0.01g),然后称取一般分析试验煤样0.99g~1.01g(到0.000 2 g),用玻璃棒仔细搅拌均匀,再用1.5g(到0.01g)艾氏剂均匀覆盖在混匀的混合物上 面(见不到黑的煤炭颗粒)。当灰分大于40%或全硫含量大于8%,或砷含量大于20μg/g或硒含量 大于10μg/g时,称样量为0.49g~0.51g(到0.0002g)。
将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 由室温缓慢加热到500℃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然后升温至800℃±10℃,并在此温度下再灼烧3h, 取出坩埚,冷却至室温。
用玻璃棒将坩埚中的灼烧物仔细搅松、捣碎(如发现有未烧尽的煤粒,应继续灼烧30min),然 后将灼烧物转移到盛有20mL~30mL热水的150mL烧杯中。然后向坩埚中加入5mL盐酸, 使坩埚内的残存物溶解后倒入烧杯中。再用15mL盐酸分3次洗涤坩埚,然后将洗液转移到烧 杯中。搅拌溶液,待溶液冷却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荧光强度测定】
仪器准备:按仪器说明书连接管路,调节光路。
原子荧光光谱仪工作参数确定
根据仪器的具体情况确定下述参数,将仪器调至佳工作状态:
1)光电倍增管负高压:
2)光源空心阴灯电流;
3)载气流量和屏蔽气流量。
氢化物发生工作条件的确定:以盐酸溶液为载液,硼氢化钠溶液为还原剂,根据仪器说明书合理确定试液、载液和还原剂的进液量。
荧光强度测定:按确定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标准系列溶液中砷、硒的荧光强度。
工作曲线的绘制:以标准系列溶液中砷、硒的质量(μg)为横坐标,相应的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煤中砷含量测定的精密度】
砷含量w(As)/(rg/g):<6;重复性限w(Asad)/(rg/g):1;再现性限w(As)/(rg/g):4
砷含量w(As)/(rg/g):6~20;重复性限w(Asad)/(rg/g):2;再现性限w(As)/(rg/g):5
砷含量w(As)/(rg/g):>20~50;重复性限w(Asad)/(rg/g):3;再现性限w(As)/(rg/g):10
砷含量w(As)/(rg/g):>50;重复性限w(Asad)/(rg/g):4;再现性限w(As)/(rg/g):20
【煤中硒含量测定的精密度】
硒含量w(Se)/(pg/g)
重复性限w(Seu)/(μg/g):1
再现性限w(Ses)/(pg/g):3
注:确定方法精密度协同试验所用煤样的硒含量w(Sea)范围为3μg/g~8μ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