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哪位藏家想知道袁大头签字版在哪里成交的、成交价格等交易详情,作为估价的参考依据,
多年来一直为客户办理私人洽购,成绩斐然。我们的私人顾问团队博学洽闻,对市场了如指掌。
袁大头签字版首先看外形:看外形结构,真的“袁大头”采用透打的形式,将银元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很生动,如果是假的,版别的立体感较差,成像比较僵。此外,还可以通过称重量来辨别:“袁大头”的标准重量应该是26.6克,成色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6克左右,这也是区分真假银元的一个标准。
据了解,今年5月,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2014拍卖会的古钱、银锭、机制币专场上捷报连连,一枚广东七三反版7.3钱银币以92万元高价成交。在目前市场上,即使是普通的“袁大头”,也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百元左右涨到现在的几十倍,升值幅度颇大,一些品相好的更是不用说了。
袁大头签字版2017年市场价格怎么样
就其货币本身发展的历史来看经历了从实物货币时期,金属货币时期,纸币时期以及现代电子货币时期等四个不同阶段。其中,我国金属货币白银的铸造,纸币的使用,远远早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银币作为具有普遍收藏价值的钱币,以“袁大头”为代表,古玩国际收藏的这组“袁大头”为民国三年所造。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军阀正式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因币上铸有袁世凯侧身头像,故民间俗称‘袁大头’。
‘袁大头’银币共有四种面值:壹圆、中圆(五角)、贰角、壹角,其中常见的为壹圆‘袁大头’,所以俗称的‘袁大头’主要指壹圆袁世凯头像银币。‘袁大头’由天津造币厂首先开铸,其后南京、广东、武昌、甘肃等地的造币分厂陆续铸造,由于其银两分量足、信誉好,成为民国时期乃至往后更长时间中国各地大量使用的通行货币。壹圆银币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年”字后没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
签字版民国三年袁大头---------估价:HKD3,250,000---估价日期:2015-09-02
中国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签-----估价:RMB3,200,000---估价日期:2014-03-27
民国三年袁大头金币-----------估价:RMB1,005,750---估价日期:2014-11-08
甘肃版"袁大头"壹圆MS6---成交价:RMB1,010,925---成交日期:2015-05-17
民国三年袁大头金币-----------成交价:RMB1,005,750---成交日期:2014-11-08
中华民国三年签字版袁大头银---成交价:RMB2,200,000---成交日期:2016-10-26
中国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签-----成交价:RMB3,200,000---成交日期:2014-03-27
1916年袁世凯像中华帝国---成交价:RMB2,530,000---成交日期:2015-03-16
2017国内袁大头签字版价格市场行情及走势
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点”。本套银币包含了壹圆、中圆(五角)、贰角、壹角,在今天这样整套的钱币,存世已经不多,尤其是民国三年铸造的,因此该套银币极具收藏价值。
“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广、影响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由于它是实物货币,介于人们对贵金属的认可,以及对历史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收藏的人不在少数。“袁大头”的变现能力比较强,这也是藏家看好的因素之一,“钱”景一片看好。
“袁大头”,是对铸造于民国初年镌有袁世凯侧面头像壹圆银币的一种俗称。因其首铸于民国三年,又有称“民三”者,此类别称由来已久。作为民国军阀银币的领头羊,“大头”系列对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袁大头”银元的诞生,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
古玩鉴定、古董鉴定、艺术品鉴览、艺术品拍卖、销售展览等。
征集范围:
历代瓷器、各朝名家字画、翡翠玉器、竹木、当代艺术品等
精品陈瓷:历代窑口及各代官窑器,历代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瓷器等
翡翠玉器: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要求玉质佳、雕工精。高古玉、明清玉、新玉(以和田玉为主,玉质润、透、白,雕工要好)
名家字画:历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杂项古玩:竹木、文房四宝、田黄石、鸡血石、古钱币,金银器,青铜器、印章、木器、邮票、手表等精品
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好;
上海古玩艺术投资有限公司恪守为广大藏家服务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了2013拍卖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4年展望》,客观分析总结了中国拍卖业2013年的发展状况。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企稳,中端拍品成中流砥柱,网络拍卖不断发展……针对蓝皮书披露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情况,记者走访业内人士,详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