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神人纹玉琮王收购可靠的公司

时间:2018-01-21 04:28

  此外,又于四面每条凹槽内的上下各饰一组完整的神人纹。全器共饰八组简化神人纹、十六组神鸟纹和八组完整神人纹,并于各纹饰上间饰云纹。

  玉琮,此器是迄今所知同类作品汇总、重量大、纹饰精美和神人、神鸟多者,故被称为“玉琮王”。八组完整的神人纹,皆是在不3平方厘米面积上刻出,其含义目前学术界尚有不同的看法。近研究认为良渚文化繁简各式神人纹为人骑虎的平面图,以此来增加当时人们崇拜信仰之神的威武超凡作用。此琮是研究良渚文化玉器制作、纹饰及其内涵的重器。

  这枚被称为“琮王”的黄白色方柱体玉琮,配得上一切的赞美之词,然而有时觉得还是通俗的描述——大、重、美,才是妥帖的。因为即使用笔将那几十条放射状的线条描摹清晰,即使显微的相机拍出细致入微的照片,即使用实验室考古的办法将其琢磨成器的过程复原,你依然会选择相信它并非人工,乃是浑然天成。

  琮王上令人惊叹的是那8个兽面神人图像,学者称其为“神徽”。该怎样来描述“神徽”图案呢?人脸呈倒梯形,圆眼,宽鼻,阔口,露齿,表情威严,人头上的羽冠由22组呈放射状的羽翎组成。雕刻线条纤细如发丝,精绝一处竟然在一毫米的宽度内刻出了四五条线。兽面有巨大的眼睛,两眼之间用微凸的短桥联结,獠牙外撇,作蹲踞状,有鸟形利爪,人臂、兽肢上都密布着卷云纹。

  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的玉器均未发现砂绳切割的痕迹。在中国距今八千年前的兴隆洼玉器中已经出现了成熟的砂绳切割技术。5000年前,从红山到凌家滩,崧泽与良渚,及至大汶口和仰韶文化,砂绳切割工艺在中国玉器的制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整个东亚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分布。这些发现为揭示东亚地区玉器加工技术的传播及东亚地区玉器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线切割是制玉工艺的道工序,称之为“解玉”,就是把玉料按照玉器成品的需要,切割成不同的形状。在天然矿物中软玉具有仅次于黑金刚石的极高韧性,因此旧石器时代的打制技术,并不适合。聪明的古人以绳子为载体,加上解玉砂和水的砂绳切割工具,用以切割玉料和加工玉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外径17.6厘米,重6.5千克。玉料外表经浸蚀后呈黄白色,并有紫红色沁,器体呈矮方柱形,中心有一上下垂直相透的圆孔,两端各有一壁形口。外壁分为四节,每两节以四面凹槽为隔界,各以浮雕、阴线刻纹等手法饰一组简化神人纹和两组侧身的神鸟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