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赵之琛田黄制印图片及交易价格

时间:2017-12-24 10:39

  自道光二年(1822)陈鸿寿谢世后,赵之琛执浙派印坛之牛耳达三十年,加上其勤奋多产,一生治印逾万,其中仅为同籍高学治、学淇兄弟所制印章即逾千钮,成为西泠八家中创作数量多的印人。道、咸间,浙派古茂渊雅的艺术风貌已被文人士大夫群体广泛接受,只因丁敬、黄易等印作、谱录流传稀少,时人不识西泠前四家之真容,而奉陈鸿寿、赵之琛为浙派典范,此时赵之琛名噪印林,求者踵接。但他刻印的篆法、章法和运刀从大处看重复着西泠前六家,从小处看重复着自己早先定型的程式,有一流的技法而失诸自我应有的理念和追求,千印一法,千印一面,原先浙派古茂醇朴的艺术韵味被削弱,线条雷同、风格相近的作品大量复制、流传,不免让观者产生了审美疲劳,以致被评为“浙宗至次闲而蔽生矣”,也因波磔顿挫的切刀线条过于机械,被讥为“燕尾鹤膝”。

  玉器玉石印章不仅材质十分珍贵,也与古代文人崇尚“君子比德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品格相契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自古都颇受藏家关注和喜爱。其中以材质珍贵、年代悠久、名家镌刻、艺术水准高的价值高,也具有收藏价值。

  上海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赵之琛田黄制印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赵之琛刻田黄冻石方章------价格:RMB4,910,000----日期:2016-03-08

  赵之琛款田黄素方章------------价格:RMB2,420,000----日期:2016-05-28

  赵之琛刻田黄石方印章----------价格:RMB1,460,000----日期:2017-01-07

  赵之琛刻田黄章----------------价格:RMB1,480,000----日期:2017-03-08

  清十八世纪赵之琛田黄方印------价格:RMB1,320,000----日期:2016-11-12

  近几年赵之琛田黄制印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赵之琛刻田黄冻石方章------价格:RMB4,230,000----日期:2017-09-22

  赵之琛款田黄方章--------------价格:RMB1,990,000----日期:2017-06-18

  赵之琛款田黄方章--------------价格:RMB2,680,000----日期:2017-06-06

  赵之琛款田黄素方章------------价格:RMB1,390,000----日期:2016-08-28

  赵之琛款田黄素方章------------价格:RMB3,320,000----日期:2017-06-22

  赵之琛(1781-1852),字次闲,号献父,别署补罗迦室。钱塘(今浙江上海)人。赵之琛幼好篆刻,读书之暇,专精覃思。初从陈豫钟,又有幸拜识了蒋仁、黄易、奚冈等浙派前辈。赵之琛一生布衣,性耽书画与金石之学。山水师法元代大名家黄公望、倪瓒,得萧疏幽淡之趣。间作花卉、草虫,生动精妙。书法各体皆能,尤精篆籀。

  在寿山石1500年的人文历程中,自古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而真正形成这一概念,业界普遍认为是始于乾隆皇帝,据说,乾隆皇帝梦见玉皇大帝赐他一块黄色石头,并赐书“福、寿、田”三字,而这三个字被大臣解读成了“福建、寿山、田黄。”于是乾隆对寿山田黄情有独钟,多用田黄石治以印章。如此一来,朝野上下竟相购田黄石制印,以炫身份,或为祈福、祈寿、祈田而收藏田黄石。田黄石的身价,也就一发而不可收拾。所谓“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

  我国所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全世界也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田黄石,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主要是出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而值得收藏的、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品。

  印文篆刻流派:古代玉石印章的篆刻技术,源远流长。自明代以来,印学流派很多,主要有八大流派:一是文何派,以明代文彭、何震为代表;二是皖派,为皖籍名人何震所创;三是泗水派,为明代苏宣所创;四是娄东派,因明末篆刻家汪关,居于娄东而得名;五是如皋派,为清代黄经所创;六是林派,为清代林泉所创;七是,为清代邓石如所创;八是八家,指上海人丁敬、蒋仁、奚冈、黄易、陈鸿寿、陈豫仲、赵之琛、钱松八人。此外,近代还有两大流派:一是吴派,为吴昌硕所创;一是京派,以久居上海的齐白石为代表。这些流派的印章篆刻技术,都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因擅长金石文字,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中所摹的彝器铭文,半出其手。赵之琛生于上海,长于西湖,作为浙派篆刻一代传人,自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赵之琛不仅与西泠前四家颇有渊源,蒋、黄、奚、陈等长辈的风范深深感染着他。当他与心仪已久的陈鸿寿在阳湖大学者孙星衍寓斋中相遇后,虚心请益,“一夕之谭,省却十年参访”。他的篆刻创作除效法启蒙老师陈豫钟外,主要得益于陈鸿寿,晚年又曾为西泠后俊钱松篆。赵之琛转益多师,承上启下,贯穿西泠诸子,幸运遇上了气量宽宏的陈豫钟和才气横溢的陈鸿寿。相比浙派前贤与侪辈精英的中年凋零,赵之琛的长寿与勤勉,为他在篆刻界赢得了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