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乾隆时间玉瓶价格如何去评测

时间:2017-12-14 17:13

  在前日率先开始的“中国古代书画”及“中国近现代画”秋拍中,崔如琢的《盛世荷风》夺中国近现代画拍卖之冠,1.238亿港元的成交价远超其拍前估价,同时打破了该艺术家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昨日上午9时许,香港会展中心三楼大会堂,身穿深色西服的安保人员四处巡逻,而搭乘扶梯进场的参与竞拍者,多为西装革履的中国籍人士,其中不少是说普通话者。

  采访拍卖会的大感受即是,富人手中的钱,只不过是一堆数字而已,每一次举手,即意味着数十万元。而记者在入场拍摄前,必须与佳士得签署一份协议,照片不得出现竞拍者的正面肖像。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现象对玉器行情起到了推动助澜的作用,但负面效应也足以让人警惕——无论是和田玉料价格上涨,还是借奥运之机大量制作的玉器纪念品,都有炒作因素,收藏者须辨析利害关系。毕竟,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是长期行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收藏界资深人士指出,十余年前,港台市场上的小型把玩和佩饰玉,普通品仅三五万,至多十来万港币,内地市场价格更低。而今,内地市场这一类玉器的价格已不低于十万元,精品则在百万元,涨幅20倍以上。涨幅大,风险也在增加。有拍卖业界人士指出,“玉器价格攀升与江浙籍、山西籍藏家的介入密切相关。”这些藏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买气,对近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盘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3年以后,他们从中国书画、瓷器转向玉器。中国书画,乃至一些地方的楼市先涨后跌的教训,与这些买家的炒作有着若隐若现的关联――至今,炒作产生的负面影响仍未完全。

  有鉴于此,与其随波逐流,追逐艺术品市场上表面呈现的涨跌冷暖,不如将视角转回到艺术品具体板块的品种结构和行情演变上,分析艺术品的内在价值,捕捉行情变化的蛛丝蚂迹。笔者大略统计了历年拍场上成交价排在前百名的124件乾隆玉器(材质不包括翡翠,品种不涉及玉玺),为读者奉上一份乾隆玉历年成交的写实纪录。涉及玉器皆为各拍卖公司明确记录的拍品,并不涉及真伪鉴别问题。

  上海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乾隆时间玉瓶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仿乾隆款刻花带盖扁玉瓶--------价格:RMB5,230,000----日期:2017-09-05

  清乾隆痕都斯坦白玉双耳活------价格:RMB1,630,000----日期:2016-12-04

  清乾隆白玉瓶尊四件------------价格:RMB4,950,000----日期:2017-08-03

  清乾隆痕都斯坦白玉瓶----------价格:RMB3,920,000----日期:2017-06-06

  白玉西番莲纹玉瓶--------------价格:RMB4,820,000----日期:2017-01-27

  近几年乾隆时间玉瓶市场成交的价格:

  民国乾隆款诗文白玉瓶带--------价格:RMB5,650,000----日期:2017-04-08

  白玉西番莲纹玉瓶--------------价格:RMB2,730,000----日期:2017-10-23

  英雄玉瓶----------------------价格:RMB2,720,000----日期:2016-07-12

  仿乾隆款刻花带盖扁玉瓶--------价格:RMB1,110,000----日期:2017-06-25

  英雄玉瓶----------------------价格:RMB3,510,000----日期:2017-05-26

  另一种观点强调“玉器行情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除非有新的买家出现,短期内已经不会有太大的跳空式涨幅。”近两年来,玉器价格大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因素是书画、瓷器的高价位运行,极大限制了收藏者的资金,若收藏一定规模的官窑瓷器,资金的要求太高。因此,收藏者转向尚存上涨空间的艺术品。在价格低谷多年徘徊的玉器,成为金铜佛像、珐琅器后的目标。其次,自乾隆朝开始大肆开采的新疆和田玉料面临枯竭之。2000年后,即便新采的和田料,价格也逐年倍增,加剧了明清玉器价格上扬。再者,上海奥运会相关产品对和田玉的使用及媒体的广泛报道,玉器特别是和田玉的文化内涵得到普世化的解读。

  玉插屏由屏风演变而来。从1969年河北定县的东汉玉座屏看,东汉已使用玉插屏。清代玉插屏的数量较大,多用白玉、青玉、碧玉制成,插于木座或玉座之上,插屏上往往用深浅不一的浮雕技法雕刻山水人物、树木花鸟或诗文等,因尺寸较大且适于表现图案,玉插屏的纹饰题材丰富。常见单体插屏,也有联连者。拍场上,雕刻人物和御制诗文的插屏成交价格高。的乾隆玉插屏拍场数量较少,成交价前百名中仅6件,5件在香港拍出,高价是香港佳士得去年秋拍成交的一对白玉贺寿图圆屏,1824.75万港币。乾隆时期宫廷曾流行将古玉嵌在硬木制成的插屏上陈设赏玩,去年苏富比春拍3448万港币成交的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龙凤纹古玉壁御题诗插屏,即是一件代表作。上海翰海2006年秋拍以385万元成交过一件黑白玉御制罗汉赞插屏。

  考古资料显示,战国时期已有如意,玉质如意以清代多,明代品较少。拍场上的玉如意九成以上是清代制品。清代的玉如意不再具有实用的功能,而是一种吉祥物。常见整枝形、三镶式、五镶式和木镶式,雕刻的图案多寓意吉祥,如龙凤纹、灵芝纹、双鱼纹、万寿纹等等,清代上层社会曾流行赠送如意。拍场上玉如意的数量很大,几乎每场玉器拍卖都有几件特别亮眼的如意,成交价不低。乾隆玉前百名中如意有5件(香港成交3件,内地成交2件),苏富比去年秋拍的御制白玉云蝠纹“游龙戏珠”图如意成交价高,872.75万港币。2006年中国嘉德春拍,黄玄龙旧藏的紫檀三镶汉玉嵌金银御题诗如意以429万元成交。今年上海保利春拍,一件白玉龙纹御题诗如意以257.6万元成交。

  乾隆御制玉瓶拍出3300万港元

  昨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拍卖会中,一款乾隆御制白玉瓶,以3300万港元成交。另一款同为乾隆年制的青花釉里红折枝花果纹梅瓶,更是拍出了4600万港元的高价。

  香港佳士得昨日连开三场秋季拍卖会,在两场以中国传统藏品为主题的专场拍卖中,都拍出了多件单价过千万的藏品。除开乾隆年制的玉瓶和梅瓶外,昨日该场拍卖中,一对乾隆年制青花折枝花果纹纹梅瓶也拍出了2400万港元的高价。但作为佳士得头项推荐的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扁壶却未能成功拍出,这款柔和中西艺术风格的扁壶,仅估价就高达2800万至3500万港元。

  中国自古就有“爱玉、藏玉、佩玉”“君子比德于玉”等等对玉器的审美观念,早期社会中玉被统治者看作统治国家的重要神物和祭祀礼器,上至帝王、王公大臣、文人士大夫阶层,下到黎民百姓,无不对玉顶礼膜拜。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新疆准葛尔和回部后,清廷逐渐控制了新疆和田玉料的开采权,大量玉料进入内地,玉器制品的产量急剧增加。乾隆帝对玉情有独钟,促进了玉器加工业的兴盛,上海、扬州、苏州等地由此成为了玉器主要生产基地,这种盛况延续至嘉庆一朝。玉器研究专家普遍认为,这一时期的玉器生产达到了顶峰,制作的玉器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超过历朝历代。民间藏玉佩玉随之发展到了新的高潮。但是拍卖市场上,2006年前成交价格高的一件清乾隆和田白玉活环双龙耳万寿纹碗也仅1932.775万港币。较之瓷器动辄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价差巨大。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瑰玉清雕”专拍的成功,才将玉器价格调高。即便如此,与瓷器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这种调整趋势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