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供应信息分类 > 电工 > 电缆
KGG32-3*4硅橡胶绝缘护套钢丝铠装控制电缆

名称:KGG32-3*4硅橡胶绝缘护套钢丝铠装控制电缆

供应商:安徽中旺特电缆有限公司

价格:2.00元/米

最小起订量:100/米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经济开发区

手机:15655066688

联系人:苏忠凯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02481421

更新时间:2025-10-17

发布者IP:183.162.127.52

详细说明

   KGG32-3*4硅橡胶绝缘护套钢丝铠装控制电缆三相交流电路中,它分为三相对称负载或三相不对称负载电路。另外电功率计算时还要看电器负载是什么性质的负载,其中包括有纯电阻性负载,白炽灯、电炉、电热水器等,它们属于纯电阻性负载,这种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是同相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不论用瞬时值、值还是有效值表示,均符合欧姆定律,但一般计算都用有效值,即I=U/R。纯电阻电路中,电阻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基本上等于1,电阻元件的功率分为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或有功功率。

   一:产品特点及用途

   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450/750及以下仪表用控制电缆产品,巡回检测装置电缆采用对绞铝塑复合膜和铜丝编织,抗干扰性能优越,广泛用于计算机测控装置。

   二:产品执行标准

   Q/HHTZH008

   阻燃特性试验执行GB12666.5-90标准

   三:使用特性

   1.   交流额定电压:U0/U 450/750KV

   2.   工作温度不超过70℃。

   3.   电缆安装敷设温度应不低于0℃。

   4.   电缆允许弯曲半径:非铠装电缆为电缆外径的10倍

   铜带或钢带铠装电缆为电缆外径的12倍

   四:基本型号及名称

   1.仪表用控制电缆

    

KJYVP 聚绝缘聚氯护套编织仪表用控制电缆
KJYVPR 聚绝缘聚氯护套编织仪表用控制软电缆
KJYVP2 聚绝缘聚氯护套铜带仪表用控制电缆
KJYVP2R 聚绝缘聚氯护套铜带仪表用控制软电缆
KJYVP3 聚绝缘聚氯护套铝塑复合膜仪表用控制电缆
KJYVPR 聚绝缘聚氯护套铝塑复合膜仪表用控制软电缆
KJYVP 聚氯绝缘聚氯护套编织仪表用控制电缆
KJYVPR 聚氯绝缘聚氯护套编织仪表用控制软电缆
KJYVP2 聚氯绝缘聚氯护套铜带仪表用控制电缆
KJYVP2R 聚氯绝缘聚氯护套铜带仪表用控制软电缆
KJYVP3 聚氯绝缘聚氯护套铝塑复合膜仪表用控制电缆
KJYVPR 聚氯绝缘聚氯护套铝塑复合膜仪表用控制软电缆
阻燃型电缆在型号前加ZR。

   2 数字巡回检测装置用电缆

    KGG32-3*4硅橡胶绝缘护套钢丝铠装控制电缆

KJC况且,房梁、立柱上是不能开孔、开槽的,因此在顶部走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每一个立柱、房梁,都需要将管引下来从地面或墙面走管,大大增加了管材用量。坏处费用增加耗材的费用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工费用。与传统的地面走管施工速度比起来,顶部走管要慢不少——不仅慢,还很累。一般传统施工方式5天可以做完的工程,用顶部走管的方式,可能需要7天甚至10天(横梁、立柱的数量越多,耗费的时间也就越多)。在这里提醒打算顶部走管的朋友一下,横梁和立柱是顶部走管的困难,如果家里的立柱或横梁数量较多,不建议使用顶部走管的方法——一定不能在衡量或立柱上开孔、开槽。P  
KJCPR  

   五:代号名称和含义

   表2

    

项目 代号 说明
阻燃特性 ZR 分A、B、C级阻燃
系列代号 KJ 仪表用控制电缆(数字巡回控制电缆)
绝缘材料 V 聚氯、阻燃聚氯
Y
护套材料 V 聚氯、阻燃聚氯
材料 P 铜丝编织
P1 镀锡铜丝
P2 铜带绕包
P3 铝塑绕包
铠装材料 22 钢带铠装聚氯护套
23 钢带铠装聚护套
32 钢丝铠装聚氯护套
33 钢丝铠装聚护套
导体结构 A 单股导体
B 7股绞合导体
R 多股绞合导体

   六:主要技术指标

   1.   成品电缆导体直流电阻(Ω/km.20℃)参照附录表3。

   2.20℃时绝缘电阻不小于5000MΩ/KM,成品电缆经受交流50HZ2.0KV/5min电压试验不击穿。

   七:基本电缆规格及结构参数

   参照塑料绝缘控制电缆及相同结构计算机控制电缆。

   KGG32-3*4硅橡胶绝缘护套钢丝铠装控制电缆升级后岗位当你了解并学好plc,掌握伺服,变频器、组态王及人机界面等等各种设备,工程师与普通电工相较之下,你的岗位定性将会有极大改变,属于你的工控人生也将在那一刻启动。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时代的变迁与交替当中,每时每刻我们的生活在发生着微小的改变,你在想象美好生活的同时要及时把握机会,近些年的传统制造业转型,智能机器人逐步代替人工,这项动作意味着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大,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亦是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