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氟橡胶包金属粘接剂价格多少
不同配方体系的性能差异
市售氟橡胶热硫化胶水主要分为双组分和单组分两大体系。双组分(如酚醛树脂/氟橡胶共混型)通常具有更高的最终强度(剥离力可达6-8kN/m),但操作窗口较短(30-40分钟);单组分(如氟硅改性型)施工简便但需严格控温。特殊配方包括导电型(添加银粉,体积电阻率<0.1Ω·cm)、阻燃型(氧指数>30)等。近年发展的纳米改性胶水通过添加SiO2或碳纳米管,可使耐温性提升20-30℃,蠕变率降低50%以上,但成本相应增加2-3倍。
引言
氟橡胶中含有氟原子,氟原子与碳原子组成的C-F键性能很高,同时氟原子有大的吸附效应,有赖于这种的分子结构,使得氟橡胶具有的耐热性、耐品性、耐溶剂性、耐氟化性、耐真空性、耐油性、耐老化等多种性能。氟橡胶早应用于航空领域,但应用广泛的是在汽车领域,占应用总量的60% ~ 70%。因此,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确保选择合适的氟橡胶是十分重要的。
1 分类[1-2]
FKM(美国)及FPM(欧洲)均为偏氟乙烯系氟橡胶的缩写,只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1956年首先由杜邦公司生产,商标为VITON。因为杜邦的度过高,很多人认为VITON就是FKM,但其实不然。氟橡胶的种类很多,性能也不尽相同。根据化学组成的不同,氟橡胶可大体上分为氟碳橡胶、氟硅橡胶、氟化磷腈橡胶。目前,比较常见的氟橡胶为以下几类:
1)氟橡胶23,国内俗称1号胶,为偏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2)氟橡胶26,国内俗称2号胶,杜邦牌号VITON A,为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综合性能优于氟橡胶23;
3)氟橡胶246,国内俗称3号胶,杜邦牌号VITON B,为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元共聚物,氟含量高于氟橡胶26,耐溶剂性能较好;
4)氟橡胶TP,国内俗称四丙氟橡胶FEPM,旭硝子牌号Aflas,为四氟乙烯和碳氢丙烯共聚物,耐水蒸气和耐碱性能;
5)偏氟醚橡胶,杜邦牌号VITON GLT,为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硫化点单体四元共聚物,低温性能;
6)全氟醚橡胶,简称FFKM,杜邦牌号Kalrez,低温性能,氟含量高,耐溶剂性能;
7)氟硅橡胶,低温性能,具有一定的耐溶剂性能。
2 性能分析与对比
2.1 机理分析
氟元素是已知的化学元素中电负性强的元素,C-F键能很高,如表1所示。氟原子半径很小,相当于C-C键长的一半,这使得氟原子能紧密的排列在碳原子的周围,形成了C-C键的保护屏障,这赋予了含氟高分子弹性体C-C键的化学惰性。
另外,由于氟原子的存在,在其强吸电子效应和对C-C键屏蔽保护作用下,使C-C键的键长缩短,键能增加。不仅如此,氟化了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的键能也相应的有所提高,从而提高了含氟高分子弹性体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如表2。同时,氟原子也使含氟化合物化学键的自由旋转能大为增加,使氟碳弹性体分子的刚性增强,柔性和耐低温性能有所下降,如表3[3-4]。
2.2 试验结果对比
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我们发现氟橡胶与其他类别相比,性能十分(见图1-4及表4)[3-4]。它的气体透过性较低,适用于高真空装置、隔断外界气体的用途;力学性能较好,但常温下弹性较差,其伸长率一般为150%~300%,撕裂强度20~40KN/n,拉伸强度10~25MPa;耐高温性能较好,氟橡胶26可在200~ 250℃范围内长期工作,或在300℃下短期工作,但耐低温性能一般,能保持弹性的限温度范围为-15~20℃。
从氟橡胶的生产工艺来看,它的配方一般包括生胶、硫化剂(交联剂)、催化剂、补强剂和助剂等几个方面。在满足所需交联度的条件下,硫化剂应尽量少用,虽然增加补强剂对机械强度的提高和电性能有利,但用量也不宜过多,否则对耐热性有很大影响。因此,生产工艺中氟含量、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硫化剂浓度等系数的差异往往也是造成氟橡胶间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如表5-9及图6所示[5-6]。
3 四丙氟橡胶FEPM、全氟醚橡胶FFKM与偏氟乙烯系氟橡胶FKM[7-8]
3.1 FEPM与FKM
FEPM与一般的FKM有很大区别,由于其不同的分子结构,它对碱、胺具有的耐久性能。同时具有耐热性以及电气缘性,由于耐蒸汽性较好,所以可用于其他FKM无法使用的用途中。具有偏氟乙烯单体的FKM对碱的耐久性相对较弱,相反,对汽油性的耐久性和低温柔软性都较好,图7是FEPM与FKM(二元系、三元系)的比较,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即使同属于氟橡胶,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同,因此,根据性能要求,需分开使用。
B Aflas(100系列)与FKM(二元系)的性能差异
3.2 FFKM与FKM
FFKM主要由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为主要单体,并与少量带硫化点的第三单体共聚而成。具有对高温及化学品及其稳定的结构,可抵抗1600多种化学品的腐蚀,其性有助于保持密封的完整性和性。这种突出的实用价值使它在工业上具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它的开发和应用代表了氟橡胶发展的高点。图8和表10是FFKM与FKM的比较,对比发现由于主链的四氟乙烯被氟化,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越。图9则是Kalrez常用牌号类型,可满足各种苛刻工况的要求。
图8 FFKM与FKM的比较
4 展望
氟橡胶因其的性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苛刻条件下的密封问题。随着人们对氟橡胶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应用的深入研究,未来,这一综合性能佳的密封材料势必在更多的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在利,曾子敏,李嘉.氟橡胶性能、应用及我国氟橡胶工业发展现状[J].化工新型材料.2003,31(2):9-12.
[2] 刘岭梅.氟橡胶的性能及应用概述[J].有机氟工业.2001, (2):5- 7.
[3] SH Lee, SS Yoo, DE Kim, BS Kang, HE Kim. Accelerated wear test of FKM elastomer for life prediction of seals[J]. Polymer Testing,2012,31(8):993-1000.
[4] JH Guo, XR Zeng, Li Hong-Qiang, QK Luo. Effect of fumed silica on properties of FKM/MVQ Blends[J]. Synthetic Materials Aging & Application, 2009.
[5] 曹鸿璋,刘杰民,张玉玺.氟橡胶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橡胶工业.2014,61(3):187- 191.
[6] 蔡树铭.氟橡胶的性能和加工要点[J].化工新型材料.1998, (12):14-16.
[7] 唐毅.全氟橡胶的性能及其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4,32(11):60-63.
[8] DL Hertz. Evaluating thermal stability of fluoroelastomers via strain energy density[J]. Sealing Technology, 2005(9):5-9.
作者不详 转载于 橡胶技术李秀权工作室公众号
Huhoco希科SI Coatings热硫化胶粘剂 (德国)
Huhoco希科SI Coatings热硫化胶粘剂 (德国)
百年德企HUHOCO GROUP成立于1927年,致力于工业制造、新材料研发等行业,在欧美亚建立20余个研发和生产基地,为制造业客户提供跨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集团旗下SIC GmbH是欧洲家涂料胶粘剂研发和生产厂家,产品涵盖各类橡胶与金属基材热硫化胶粘剂、塑料与金属基材胶粘剂、塑料与玻璃陶瓷碳纤维基材胶粘剂。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工业生产、建筑桥梁减震、航空航天、电子制造、过程工业等众多领域。
SIC GmbH产品,符合欧洲严苛的要求。
橡胶与金属基材热硫化胶粘剂
产品名称 涂布方式 使用说明
SIC 05 底涂/单涂 普通橡胶的底涂,适用于NBR单涂使用
SIC 16 面涂 通用型面涂,适合大多数橡胶
SIC 17 面涂
针对性较高的较难粘接的橡胶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
以及 氯 硫化聚乙烯橡胶(CSM)
以及苯乙烯-丁 二烯橡胶(SBR)等橡胶,
具有 好的油与溶剂抗性
SIC 05 底涂/单涂 丁腈橡胶(NBR)和氢化丁腈橡胶(HNBR)的单涂,
SIC 17 与 SIC 05 的组合适合EPDM的硫化粘接
SIC 34 单涂 腈化橡胶和氯化橡胶如丙烯酸橡胶(AEM),
氯丁橡胶(CR),氯醇橡胶(ECO)
以及某些天然橡胶(NR)粘接金属基材的
的低温硫化型
SIC 15 面涂 针对大多数橡胶低温硫化型面涂,
适用于80-90度的硫化条件
SIC 01 底涂/单涂 抗温性底涂,亦可作为丁腈橡胶(NBR)
和氢化丁腈橡胶(HNBR)的单涂
SIC 22 单涂 针对氟橡胶
SIC 28 单涂 针对硅橡胶
SIC 29 单涂 针对氟硅橡胶
SIC 18 单涂
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丁二烯橡胶(BR),
苯乙烯 -丁 二烯橡胶(SBR),氯乙烯橡胶( CR),
丙烯晴-丁二烯橡胶(NBR),异丁烷-异戊二橡胶 烯(IIR)
和 氯 硫化聚乙烯橡胶(CSM) 等橡胶
SIC 116613 单涂
针对性较高的较难粘接的橡胶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
氯 硫化聚乙烯橡胶(CSM)以及
苯乙烯-丁 二烯橡胶(SBR)等橡胶
与金属和很多塑料 基材的粘接涂层。
塑料与金属基材胶粘剂
产品名称 涂布方式 使用说明
SIG 2169 单涂 针对各种聚氯乙烯(PVC)
SIC 3192 单涂 针对聚丙烯(PP)射出成形等工艺
SIC 3161 单涂 针对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聚氨酯(PU)树脂、CPU
SIC 78 底涂
可配合 SIC 2169、3192、
3161使用的底涂,
在对防腐有要求的情况下使用
SIC 3125 单涂
针对聚酰胺(PA)及其玻璃纤维加强树脂(PA+GF),
也可用于聚丙烯玻璃纤维加强树脂 (PP+GF)、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以及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玻璃纤维加强树脂(ABS+GF)
SIC 75 底涂 配合SIC 3125使用的底涂,
尤其在基材对防腐要求较高时推荐使用
SIC 3599 面涂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
SIC 80 底涂 配合 SIC 3599使用的底涂,
与金属基材有强的附着力,并且起到防腐的效果。
东方氟橡胶包金属粘接剂价格多少
通过实验考察了硫化剂、吸酸剂、填料对耐酸氟橡胶配方性能的影响,包括硫化性能、硬度、拉伸性能和压缩永久形变,研究各组分的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氟橡胶硫化剂双酚AF用量在212phr~215phr范围内,其综合性能好;吸酸剂对硫化胶的交联过程及不饱和键生成有明显影响,单独使用Ca(OH)2时,加入量为8phr佳;填料硫酸钡的作用旨在提高硫化胶的耐酸性能,由于其对吸酸剂的屏蔽作用在使用时需相应提高吸酸剂用量。
氟橡胶由于含有C-F键这一结构而使其具有其他橡胶不可比拟的性能,如的耐高温性能、耐化学品性能和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等,因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石油和家用电器领域。
本文所用氟橡胶是2,6型氟橡胶,即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由于2,6型氟橡胶的自身结构特点,其配方主要包括硫化体系,吸酸剂,增塑剂和填料。目前对其不同硫化体系以及吸酸剂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多,大多针对常温力学性能、耐热老化性能、低温性能等,而针对环境下(如酸性环境)氟橡胶的使用稳定性配方研究还比较少。根据对该种氟橡胶稳定性的研究表明,氟橡胶是一种具潜质的燃料电池密封材料。本文目的是研究一种适用于质子膜燃料电池内部酸性环境下使用的氟橡胶密封件的配方,其主要工作是在常见配方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硫化剂、吸酸剂和填料的种类及用量,旨在改善其耐酸性能、拉伸性能和耐压缩永久形变性能(关于其耐酸性能的研究将在之后进行报道)。
1、实验部分
1.1、实验原料
氟橡胶(FKM):牌号2604,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2,2-(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双酚AF)、苄基三苯基氯化磷(BPP)、氟橡胶超细Ca(OH)2、巴西棕榈蜡:均由上海开帆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炭黑N990,硫酸钡:市售。
1.2、实验配方
基本配方(质量份)FKM100,Ca(OH)26(变量6、8、10、12、15),双酚AF215(变量210、212、215),BPP015,巴西棕榈蜡1,炭黑20,硫酸钡0(变量0、20)。
1.3、实验方法
胶料在双辊开炼机上进行混炼,各组分加入顺序依次为:生胶、巴西棕榈蜡、吸酸剂、填充剂(炭黑、硫酸钡)、硫化体系(双酚AF、BPP),控制辊温不超过60e。将混炼胶在平板硫化机上进行压板硫化,硫化条件为170et90,16MPa,其中t90由硫化曲线测试得到。压板硫化后将硫化胶室温停放24h后进行二次硫化。二次硫化过程在电热鼓风烘箱中完成,硫化条件为230e@10h。除了硫化曲线测试是采用混炼胶,其他测试均在硫化胶二段硫化结束24h以后进行。
1.4、分析与测试
1.4.1、硫化曲线测试:采用北京友深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的R100E型橡胶硫化仪进行测试,条件为170e@30min。结果记录包括:扭矩(ML),高扭矩(MH),焦烧时间(t10),正硫化时间(t90)。
1.4.2、硬度测试:采用邵氏硬度计按照ASTM-D2240测试样品的绍尔A硬度。
1.4.3、压缩永久形变测试:按照ASTM-D395测试样品的压缩永久形变,测试条件选择125e,22h。
1.4.4、拉伸性能测试:在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的SANS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按照ASTM-D412测试样品的拉伸性能,测试样品为哑铃型样条,拉伸速率为500mm/min,标距为25mm。
1.4.5、红外衰减全反射测试:采用美国ThermoSc-ientific公司NicoletiS1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分辨率为4cm-1,扫描次数为128。测试样品为压板硫化制得的1mm厚度板材,该板材主要用于裁剪成拉伸样品。测试前用酒精擦去表面的灰尘油脂等污染物。
2、结果与讨论
2.1、硫化体系的影响
本文选用了双酚硫化体系(双酚AF和BPP),相较于其他硫化体系有利于提高抗压缩永久形变性能和耐热稳定性。Scheme1为双酚硫化体系的反应机理。
分析Tab.1中配方1、2、3,三者转矩相差不大,说明改变硫化剂双酚AF的用量不影响未硫化混炼胶的加工性能。高转矩随双酚AF用量增加而增大,正硫化时间相应延长,导期延长,但在双酚AF添加量达到2.5phr时正硫化时间和导期有所下降。根据反应原理,硫化速度主要与BPP的用量有关,而双酚AF主要影响交联程度。硬度变化趋势与硫化程度相符合,即一定程度上交联密度越大,硬度越大。从基本力学性能上来看,断裂伸长率随硫化程度增加而有所下降,配方3相比较配方2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交联过密,在拉伸过程中不能充分变形吸收应力而导致应力集中,影响拉伸强度的提高,故不可盲目提高硫化程度。
由于橡胶的压缩永久形变是由压缩过程中的物理松弛和化学松弛引起的不可恢复形变,其中硫化橡胶的物理松弛多数在百分之几以下,故压缩永久形变主要由化学松弛引起。而化学松弛是受到橡胶交联程度和交联键稳定性的影响。配方3和配方2的压缩永久形变相差不大,明两者的硫化程度接近。配方1由于欠硫导致在压缩过程中不可恢复形变量增加,压缩永久形变增加。
2.2、吸酸剂的影响
考虑到酸性使用环境且要求低迁移率,选用Ca(OH)2为吸酸剂。在Ca(OH)2为6phr~15phr的范围内,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高扭矩和扭矩均有所增加,导期和正硫化时间缩短,见Fig.1(a)。从反应机理中可知Ca(OH)2在整个硫化过程中既是交联反应活化剂也是吸酸剂,故其对硫化反应的速度和程度都有影响,但其对硫化程度的影响不如硫化剂那么大。
当Ca(OH)2添加量由10phr变为15phr时,扭矩差(高扭矩与扭矩之差)变化不大,说明橡胶硫化程度十分接近。Ca(OH)2对硬度的影响较明显,硬度随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尤其是加入量超过10phr后。从力学性能上看,见Fig.1(b)和Tab.2,断裂伸长率随Ca(OH)2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拉伸强度是先增加后降低,压缩永久形变则先下降后上升。当Ca(OH)2的添加量达到10phr时,性能开始劣化,具体表现在拉伸强度下降,压缩永久形变增加,说明Ca(OH)2的添加量已达到饱和。
对红外曲线(Fig.2)进行分析可知,吸酸剂用量的增加在导致交联密度提高的同时带来更多的不饱和基团,如C=C和C=O等会影响后续使用性能的稳定性。硫化后过量不饱和键的存在不利于制品在压缩过程后的形变恢复,从而导致压缩永久形变增加。所以在形成不饱和键作为交联点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少吸酸剂的用量。
2.3、填料的影响
炭黑作为常用填料对氟橡胶的交联过程影响不大,主要作用是提高橡胶的硬度和拉伸性能,但不利于降低压缩永久形变,因此在达到拉伸强度的前提下用量应控制在20phr左右。
硫酸钡作为化学惰性填料,主要用于耐腐蚀,同时可得到较低的压缩永久形变值[1]。本文研究了硫酸钡在不同吸酸剂含量下对氟橡胶性能的影响(见Tab.3)。
比较Tab.3中的配方9和10,在吸酸剂为Ca(OH)2(10phr)时硫酸钡的加入对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无明显影响。从硫化曲线数据可知,硫酸钡对氟橡胶硫化程度有一定提高。而当吸酸剂Ca(OH)2的添加量为6phr尚未达到饱和时,比较配方11和12,可以发现硫酸钡严重影响了硫化速度。这是由于硫酸钡的加入会对吸酸剂起到一定屏蔽作用,使吸酸剂相对浓度下降,进而降低硫化反应速度甚至影响反应程度。而硫化程度的下降导致拉伸强度下降,压缩永久形变增大。配方12的硬度大于配方11主要归功于硫酸钡作为填料本身对整体硬度的影响。但当吸酸剂用量增大到10phr时硫酸钡的这种屏蔽影响就不明显了。故在使用硫酸钡作为填料时,应适当增加吸酸剂用量。
3、结论
(1)氟橡胶硫化剂双酚AF用量在212hpr~215phr范围内,综合性能好。硫化剂用量过低会导致拉伸强度下降,压缩永久形变增大。
(2)吸酸剂的含量对氟橡胶硫化程度和不饱和键含量都有明显影响,从而影响硫化胶的硬度、拉伸性能和压缩永久形变性能。加入Ca(OH)2作为吸酸剂时佳添加量为8phr。
(3)硫酸钡作为填料对硬度和压缩永久形变有一定增加,对拉伸性能影响不大;对吸酸剂有一定屏蔽作用,故同时使用时应适当增加吸酸剂用量。
东方氟橡胶包金属粘接剂价格多少
开姆洛克607橡胶金属热硫化粘合剂 原厂胶水 热熔胶
开姆洛克—特种弹性体与多种基材胶粘剂
一、 用途:未硫化氟橡胶等特种弹性体与金属等多种基材热硫化型胶粘剂。
二、特点:
1、 适用性广,能将多种未硫化弹性体与多种基材通过热硫化粘合。弹性体有:氟橡胶、某些聚丙烯酸酯和硅橡胶、混炼型聚氨酯等。基材有:金属、玻璃、塑料和多种织物纤维。
2、 单组份、单涂层,工艺简便。
3、 CH607所产生的粘合力能耐水、盐雾、化学品、油脂、溶剂及其它苛刻环境。耐温可达260℃。
4、 在许多情况下,经试验可用甲醇或乙醇稀释至500%~1000%,使用效果良好。
三、性能:
组 份:合成有机硅混合物与甲醇的溶液
颜 :无
含 固 量:6.25~6.75%
比 重:0.82~0.85
闪 点:9.4℃
稀 释 剂:甲醇或乙醇
储 存 期:未开启容器(25℃) 24个月
四、工艺:
☆ 表面处理:机械处理(喷砂)后脱脂,或化学处理。
☆ 稀 释:可不经稀释直接涂胶。若实际操作需要,亦可以前述稀释剂进行适量稀释。 稀释量高可达500%~1000%。
☆ 涂 胶:用刷涂法或浸渍法将CH607均匀涂覆于基材表面。
☆ 干 燥:室温至少干燥30分钟,或高温104℃,5~15分钟。
☆ 停 放:根据需要可在干燥后立即硫化,亦可停放2天内硫化,但要避免污染。
☆ 硫 化:
一段硫化:温度与时间按被粘胶料所需。
二段硫化:起始温度应比一段温度低10℃,由此逐步升温。经过至少2~3小时至所需的高温度。高二段硫化温度一般不宜超过218℃。
注 意:经一段硫化后的粘接效果尚未达到佳,在硫化温度较低和时间较短时尤其如此。故在一段和二段硫化之间操作时应小心。
五、注意事项:
1.应贮存于干燥阴凉处,远离热源与明火。
2.溶剂易挥发,使用完毕请将容器盖紧。
3.溶剂蒸汽有害,工作场所防火通风,长期吸入或长期皮肤接触。
六、本产品系洛德公司(LORD Corp.)技术并生产。上海洛德化学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咨询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