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以山崖的壁面为材料所作的雕刻。多以高浮雕及半圆雕为主体,替山造型。较有代表性的,为洛阳龙门西山北部武则天时期的摩崖三佛龛,主像弥勒结跏趺坐,二佛胁侍,虽未凿毕,但其端庄的面型、适度的比例及流畅的衣褶,可见雕刻技巧相当成熟,此像也是研究古代雕刻工序的极好例证。奉先寺九尊大像则代表唐代摩崖雕刻的艺术成就。固原须弥山石窟在有唐大中三年(849)题记的第二窟,依天然崖壁雕十九米释迦坐像一尊,面型丰满,姿态端正,两肩宽厚,通肩袈裟质感轻薄,具有唐代造像的典型风格。此外还有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皇泽寺摩崖造像、大足北山摩崖造像及宝顶山摩崖造像等摩崖石刻文字出现的时间,有很多说法,有的说出现于周代,有的则说在商代就有了,但都缺乏可靠的证据。根据可靠记载和现有实物考察,可以确指为摩崖石刻者,最早见于东汉时期。这时摩崖数量不少,已达到了一个相当水平。汉代以后,各朝代都有摩崖石刻,有的也很著名。现根据不完全统计,比较著名的摩崖,汉朝有10多处,魏、两晋、南北朝有近20处,隋唐时期有10来处。宋以后也有一些,总共约有5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