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宣德红釉与永乐红釉齐名,釉层肥润,呈色鲜红,釉面多有桔皮纹,口沿有整齐的“灯草边”红白分明。器物以梅瓶、盘、碗、洗、等多见,均造型规整。宣德以后,红釉趋于衰落,历朝虽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见。
永乐时期,红釉烧造技术逐渐成熟,器物明显增多,常见器型有瓶、盘、碗、高足碗等。胎薄体轻,造型规整。永乐红釉系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呈色稳定纯正,一改元代的暗红色调为鲜艳如初凝的鸡血红,后人称之为“鲜红”、“宝石红”等。永乐时期的红釉瓷,入窑火候掌握精准,釉厚如脂,釉面光莹鲜艳,如初凝的鸡血,清人兰浦在《景德镇陶录》中有“永乐以鲜红为宝”的记载。
宣德时红釉瓷器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红釉比永乐时期的鲜红釉颜色略深,并且有鲜红和豇豆红两种,鲜红因烧成气氛的不同,有深、浅不同的红色,习称宝石红、祭红等等。清康熙、雍正时人陆廷灿在《南村随笔》中写道:“宣德祭红,以西红宝石末入泑,凸起者,总以汁水莹厚如堆脂,汁纹鸡桔(作者注:釉面呈现出鸡皮纹和橘皮纹),质料腻实,不易茅蔑(作者注:开裂)。正、弘、隆、万间亦有佳者。”
此件宝石红釉刻花三管葫芦瓶取自天然葫芦型,小口,颈自口部下敞,上小下大两圆型腹,腹部浑圆,中间以束腰,圈足。体量适中,大小得宜。造型端庄秀美,瓶身满施红釉,胎质细腻坚致,釉面光润,玻璃光泽强烈,无丝毫杂质,给人以自然清新,沁人心扉之美感。
此件宝石红釉刻花三管葫芦瓶取自天然葫芦型,小口,颈自口部下敞,上小下大两圆型腹,腹部浑圆,中间以束腰,圈足。体量适中,大小得宜。造型端庄秀美,瓶身满施红釉,胎质细腻坚致,釉面光润,玻璃光泽强烈,无丝毫杂质,给人以自然清新,沁人心扉之美感。
整器造型浑厚饱满,施名贵的宝石红釉,显见结晶和开片如冰似冰,釉层肥厚,如凝脂一般,上部刻岁寒三友,下部刻花卉图,光泽温润,使用痕明显,底部又现火石红,造型到釉色钧是一件十分名贵的明早期红釉器物,品相完好,弥足珍贵!
葫芦瓶通过整体刻花的工艺手法,为图案纹饰造就了全新的立体感观艺术效果,使花叶的外形轮廓更加清晰利落,明暗虚实适度,纹理饰脉错落别致,图案层叠交叉舒缓有序,枝叶灵动自然,为整器纹饰增添了的极强艺术魅力,以致葫芦瓶的优雅造型、赏心悦目的宝石红和鲜明精美的纹饰一并通过刻花这一纹饰工艺表现得到了完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