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7 11:42
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鉴宝报名—请拨打本页面热线电话咨询
华豫之门大讲堂:
陈立夫在文化上的工作,主要有根据共产党“唯物论”撰写《唯生论》、《生之原理》两书,加以阐明并比较优劣。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至台湾后,1950年7月,因陈家失势而退出政界。旅居美国近19年(1951年-1969年),并从事《四书道贯》一书之写作,现已有英、日、韩文译本。1969年返台,专事文化工作,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兼孔孟学会理事长。还有《孟子之政治思想》、《孟子之伦理道德思想》、《人理学》,并主编《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中华文化概述》、《易学应用之研究》三辑,及主持译印英人李约瑟所着《中国之科技与文明》。此外又主张改良中国医药,曾任台北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撰有《寒风集》、《苦笑录》、《八年来的回忆》、《我的信仰和希望》、《中医科学理论基础之发现及中医合作之必然性》与《中华医药专辑》等书。
立夫先生虽无心做书家,但自幼爱好书法,几十年临池不辍,毕生共创作书法3万余件。1999年百岁生日过后,陈立夫宣布正式封笔。台湾岛内及美国等地收藏陈立夫先生的书作皆须支付润笔费,而对于来自大陆的收藏他都是赠送。
陈立夫先生另一个永远值得人们记起的,是他在多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他的许多经历与话语,今天重温起来仍然十分感人。
陈立夫认为:“真理不分中西,文化为世人所共有,”“在医学方面,如果中医和西医均有治一种病的特效药和特效治法的发明,我们应该使其并存。如中医有桑叶、薄荷发汗,西药有阿斯匹林发汗,就不必用阿斯匹林来打倒桑叶、薄荷,使乡间病者非走十多里路去买西药不可”。他坚决主张“道并行而不相悖”,并决心为融合中西医两种医学理论体系而努力。他反对把“中医现代化”看作是“中医西医化”,主张中西医各取所长、携手并进。“中西医合作具有远大的前景和意义,要在前进的道路上看到光明”。告诫中医界必须虚心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不要自我陶醉;并要求西医要相信中医,不要妄自尊大。这样“二者如能精诚合作,通力研究对方之所长,则能为创新世界上最新之医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临床诊疗疾病的方法,陈立夫主张以疗效为衡量标准。“登山千条路,同仰一月高”。不管是中医之法还是西医之法,无论是药物疗法还是非药物疗法,都必须根据病情之需要而用,不要轻视任何一种治病方法。
《华豫之门》“打开大门办电视,大众藏友广泛参与”,这种节目内外良性互动把小众收藏节目办成了大众文化活动,通过“引导收藏传承文化 服务藏友 品味艺术”扩大了节目影响力,在《华豫之门》节目中,民间持宝人与专家,与藏家,与拍卖市场对接,形成了一个良好互动的平台,而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体现了服务意识,坚持职责和服务的功能定位,就形成《华豫之门》特有的核心价值,这也成为节目赢得社会各界关注和认同的重要因素。几年来,栏目坚持为群众举行大众鉴宝活动,累计参与人数已达数万人次。这些热心观众不仅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藏品,更成为节目的热心参与者和忠实观众群。《华豫之门》特别强调“理性收藏”、“知识就是财富”,收藏是“投资而不是投机”。节目在传递市场概念的同时提醒藏友警惕“捡漏儿”和“一夜暴富”的心理,倡导用健康的心态收藏。无论节目设计,还是延伸活动,《华豫之门》都把服务观众作为栏目的第一准则。
华豫之门征集范围:
[1]、瓷器:民国之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2]、玉器:翡翠玉器,明清玉及高古玉“润、透、白”为佳;
[3]、书画:古代字画精品,近现代名家作品为主等书画作品;
[4]、杂项:各类精品杂项,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金银器等;
[5]、油画:当代艺术,各国油画 ;
华豫之门大讲堂: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