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5 14:04
《华豫之门》是河南卫视一档艺术品收藏领域大型活动节目。节目时长为每期五十分钟。《华豫之门》节目具有权威的专家资源,涵盖陶瓷、书画、玉器、青铜、杂项等文化收藏领域。节目的海选活动为广大收藏爱好者现场鉴定,提高公众对艺术品的鉴赏品味。
参加《华豫之门》海选鉴宝—请拨打电话咨询
华豫之门大讲堂:
和田玉手镯: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国石。2003年10月历经几年的中国“国玉”评选工作结束,和田玉获得“美玉”称号,被中国宝玉石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国石”。
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玉文化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与尊贵。
和田玉在佩带、保养、收藏、展示、运输的过程中难免碰撞损伤,如不慎出现上述情况,就需要对和田玉进行修复。尤其是作为手镯则经常需要佩戴,遇到磕碰在所难辨。注意千万避免与肥皂直接接触,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件接触太多的汗,佩戴后又不即刻清理干净,时间一长玉件便会受到侵蚀,外层受损,影响原有的光泽度。尤其是白玉,更忌汗和油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平时注意对玉石饰品的保养。
华豫之门鉴定专家:
《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王育成
籍贯: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杂项鉴定专家
王育成生于北京,籍贯山东淄博,王育成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文化史及军事文化史,代表性着作、论文有:《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精装大16开带书套本,2000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明代彩绘全真宗祖图研究》(精装大16开带书套豪华本,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火器史话》《中国古炮考索》(中国史研究、1993年4期)、《明武当金龙玉简与道教投龙》(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3期)、《文物所见中国古代道符述论》(道家文化研究、1996年第9辑)、《略论考古发现的早期道符》(考古、1998年1期)、《唐代道教镜实物研究》(唐研究、2000年第6卷)、《道教文物艺术与考古发现》《考古所见道教简牍考述》(考古学报、2003年4期),等等百余篇。
《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毛晓沪
籍贯:北京
瓷器鉴定专家。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从事瓷器鉴定四十年
中国有影响力的陶瓷鉴定家之一,从事鉴定40余年。
点评风格:睿智 、犀利
毛晓沪男,1951年生于中国上海,古董投资专业顾问,是当代中国古陶瓷界着名人士,擅长瓷器鉴定、古陶瓷修复。早年受到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刘九庵先生等老前辈的真谛亲传,在古陶瓷鉴定、古陶瓷修复和古陶瓷复制三大领域均有高深造诣。
《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杨实
生于1935年,河南卫视鉴宝栏目《华豫之门》专家组成员。有30多年的收藏历史,专门收藏和研究高古瓷。是天雅古玩城顾问、文物投资收藏资深评论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收藏家,本身是音乐家出身,离休前曾经担任过中央乐团的第一提琴。
收藏古陶瓷超过30年,有丰富的藏品和许多独到的收藏经验。曾经在大型国际会议上发表过:关于古代艺术品保护和收藏问题的演讲。曾经多次出任北京市文物局举办的古陶瓷培训班的授课老师,与故宫、国家博物馆的高级专家同台授课。古陶瓷专家。高古瓷收藏是业余嗜好,孜孜以求30年,家里简直是一个小型的陶瓷博物馆。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摊贩和北京古玩城的老板们几乎都认识杨先生,他们叫他“杨老师”。这不只是因为他每周未都风雨无阻地去转几趟,也不只是因为他平易近人,关键的“眼力好”在圈内几乎是公认的。连古玩城老板们拿不准的都要找他来看看。“说”收藏、“说”投资、“说”陶瓷,自然与众不同。
华豫之门大讲堂:
汝窑有着“瓷中魁首”之美誉,拥有一件汝窑,也是所有瓷器收藏者毕生的梦想。但有记载的汝窑拍卖历史来看,汝窑一经流出,哪怕是一件不合格的残次品,都是价值连城。
乱世藏金,盛世藏瓷。中国人对于瓷器的那份喜爱从古至今从未消退,而宋代更因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得当时的瓷器制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汝、官、哥、钧、定”名扬在外,而五大名窑之首——汝窑出品的瓷器更是被现代人奉若神品,推崇备至,一经流出,必天价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