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0 07:25
—请拨打本页面热线电话报名参加 —《华豫之门》海选鉴宝
—如果您有藏品想参加《华豫之门》海选鉴定和上节目 — 请拨打本页面热线打电话报名
《华豫之门》“打开大门办电视,大众藏友广泛参与”,这种节目内外良性互动把小众收藏节目办成了大众文化活动,通过“引导收藏传承文化 服务藏友 品味艺术”扩大了节目影响力,在《华豫之门》节目中,民间持宝人与专家,与藏家,与拍卖市场对接,形成了一个良好互动的平台, 而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体现了服务意识,坚持职责和服务的功能定位,就形成《华豫之门》特有的核心价值,这也成为节目赢得社会各界关注和认同的重要因素。几年来,栏目坚持为群众举行大众鉴宝活动,累计参与人数已达数万人次。这些热心观众不仅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藏品,更成为节目的热心参与者和忠实观众群。《华豫之门》特别强调“理性收藏”、“知识就是财富”,收藏是“投资而不是投机”。节目在传递市场概念的同时提醒藏友警惕“捡漏儿”和“一夜暴富”的心理,倡导用健康的心态收藏。无论节目设计,还是延伸活动,《华豫之门》都把服务观众作为栏目的第一准则。
华豫之门大讲堂: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众所周知,徐悲鸿对画马情有独钟。他笔下的马,神骏气昂,奋发感人,千古叫绝。但许多人未必知道,徐悲鸿画鸡,也是一绝。徐悲鸿笔下的鸡,造型极为写实,尤其冠与爪之刻画,笔法精细严谨,尾巴以浓墨大笔扫出,冠红如火,尾黑如漆,在粗与细,红与黑的对比中呈现出一种和谐。
徐悲鸿作画,不论画马、画鸡或其它动物,都有所寄托,有所寓意。他笔下的鸡,多是昂首挺立、怒发冲冠的公鸡。公鸡正是英勇、顽强的象征。徐悲鸿正是想通过画鸡来赞颂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同时也表达对和平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