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制鞋机械故障排除维修方法

时间:2015-12-08 13:42

  鞋机铆勾心机故障排除

  取钉杆取不到铆钉:引起该故障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制鞋设备取钉杆与被取的空心铆钉不同心,二是取钉杆的直径与铆钉孔的误差太大,三是被取的铆钉没有被弹簧片卡紧定位,稍一用力便脱落。排障的方法是调整取钉杆与铆钉的同心度,更换合格的取钉杆,增大弹簧片的弹力。

  铆钉铆接偏斜和不牢固:导致该故障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制鞋机械取钉杆与砧座不同心,其二是冲头与砧座间的距离过大而造成铆接力不足。排障的方法是松开砧座套筒上的固定螺钉,调整砧座与取钉杆的同心度使之对正;旋动砧座螺母使砧座上升,使冲头对铆钉和砧座的作用力增大。

  传动轮衬套与主轴咬死:当发生该故障是鞋机传动轮不转动,三角皮带在其上打滑,这种现象说明传动轮的衬套已与主轴咬死。导致该故障的原因是衬套,长时间与主轴干摩擦而使磨损加剧造成的。排障的方法是拆下传动轮和主轴,更换衬套和主轴,并清除润滑孔和润滑槽中的异物,欲使此故障不重复发生,必须重视对衬套的良好润滑。

  分钉盘不转动:引起该故障的第一个原因是,棘轮轴转动而分钉盘不转动,这是分钉盘上的碟形弹簧没有压实造成的,只要调整手柄将其压实以增大摩擦力即可。第二个原因是棘轮轴不能转动而导致分钉

  外底铣边机故障排除

  压底气缸动作迟缓:这是个制鞋机械内部装有复位弹簧的单向气缸。当向下压底时动作迟缓,说明其内活塞密封环老化或损坏使泄漏增加、推力不足,还伴有压力气的漏气声,此时应更换活塞密封环。当向上返回时动作迟缓,说明其内弹簧有损或弹性降低,此时应更换弹簧。当气缸长期使用而又润滑不良,也会产生动作迟缓的故障,此时应拆开清洗并改善压缩空气的质量,如保持干燥和加强润滑等。

  铣刀变位机构失灵:这是鞋机双刀铣边机的常见故障之一。当操纵铣刀变位开关而两把铣刀不能互换位置时,则说明变位机构失灵。此时应先检查变位气缸上的齿轮是否转动,若无动作,则说明气缸活塞无动作;此时再检查电磁换向阀与气缸的接口是否有压力气进入气缸,若有压力气进入,则说明气缸活塞被卡或密封损坏,若无压力气则说明电磁阀或电控系统出现故障,应进行针对性排障。

  铣边后的外底比靠模尺寸大:该故障是由于制鞋设备铣刀刃部磨损造成的。铣刀刃部磨损量导致铣刀直径变小,从而使外底尺寸增大。铣刀的基准尺寸,当磨损变小时应首先测量比 &’(( 的减少量,再按此减小量选择靠模套上相对应的台阶对齐靠模板,铣刀的磨损量就得到补偿,铣削后的外底尺寸就不变大。当靠模套上所有台阶不能补偿铣刀磨损量时,就应更换新刀。

  外底铣槽机故障排除

  外底进给速度慢:造成该故障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鞋机送料盘上平面磨损,低于工作台平面,此时应更换送料盘,使其高于工作台,以增大对外底的推进力,二是压料轮上的送料牙磨损,进给时外底边在其上因打滑而减速,此时应更换压料轮。压料轮的外径有三种规格,可根据外底边与槽边尺寸选择,尺寸大时选大轮,反之选小轮。三是送料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失灵而无法调速,此时应检查电器元件方面的故障并进行针对性排障。

  铣刀和压料轮损坏:该故障是由于制鞋设备铣刀与压料轮之间距离太近或铣刀位置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的。如果铣刀与压料轮因距离太近而碰撞造成损坏,此时应重新调整两者间距,用手转动并试用后再开机铣槽。刀具不稳定是由于调刀机构没锁紧或刀具主轴松动原因所致。主轴松动多因轴承精度差或因高速而发热损坏引起,应更换新的高性能轴承,以提高主轴运转精度和使用寿命。

  工作台升降速度缓慢:工作台的升降运动由制鞋机械气缸推动。在非工作状态工作台处于上端,当踩动踏板换向气阀时工作台下降放入外底,铣槽时松开踏板工作台再次升起。该故障可引起生产效率下降。故障由换向阀、气缸节流阀、气缸活塞等环节的原因引起,如换向阀堵塞,节流阀调节流量太小,活塞环密封失效等,可分别采取清洗换向阀,逆时针调节气缸上下两个节流阀,更换活塞或活塞轴上的密封环等排障措施,工作台的升降速度即可提高。

  外底抛光机故障排除

  抛光带跑偏:该故障不但导致鞋机外底抛光不佳,而且抛光带容易损坏。引起该故障的原因有二:一是张紧力不足,二是抛光轮表面有积尘。当张紧力不足时,可调节两个抛光轮之间的张紧装置上的旋钮,直到跑偏消除为止。当抛光轮有积尘时,使抛光带在其上受力不均而跑偏,这是很少清扫机身内的积尘或吸尘器效率降低所致,此时应将积尘清理干净,更换变形的抛光带。

  内底削边机故障排除

  削边机盘形铣刀损坏:该故障往往产生于盘形铣刀在旋转中因刀片崩裂而损坏,其原因主要有制鞋设备刀片的尖部与下送料轮之间的距离太小、送料轮松动、刀片的旋转直径不一致,个别刀片固定不牢等。刀片尖部与下送料轮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防止两者相碰而崩刀;下送料轮调整后必须将调节支架上的螺钉锁紧,防止因松动而使下送料轮的位置变化与刀片相碰;盘形铣刀上固定有个刀片,每个刀片尖部的旋转直径必须相同,在调刀时应在专用的百分表调刀架上进行,以确保安装精度;每个刀片都装在刀槽中并用左旋螺钉锁紧,防止在高速运转中松动。

  削边机削边时发生尖叫声:内底铣边时发生刺耳的尖叫声,说明铣刀已经过度磨损而变钝,应及时进行刃磨。铣刀变钝还会使内底边出现毛茬。刃磨盘形铣刀最好在专用磨刀机上进行,以确保刃磨质量。如果没有磨刀机,可将刀片全部拆下,分别在砂轮机上刃磨,刃磨时要尽可能保持切削角和后角的角度一致。安装刀片时要在百分表调刀架上进行,否则每个刀片的安装位置很难保持一致。

  内底成型机故障排除

  油缸运动正常却推力不足:内底的成型,是由快速小油缸和增压大油缸共同推动模具闭合并产生高压而完成的。当发生油缸运动正常却推力不足的故障时,说明快速小油缸虽然能够将模具快速闭合,但增压大油缸没有形成足够的推力,使内底无法成型。导致该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鞋机液压系统的压力没有达到工作压力值,只要调高即可;如果压力无法调高。二是吸入阀没有将压力油导入增压缸,使大油缸不能产生内底成型所需要的压型力,排障的方法是拆开并清洗吸入阀,更换损坏零件和清除堵塞异物,并调整吸入阀的开启压力。

  油缸增压迟缓:油缸在正常工作时,内底一开始成型,油缸的推力会迅速达到成型压力。一旦出现增压迟缓的现象,则说明制鞋设备大油缸的自吸功能出现故障,也就是说油缸内没有从副油箱中吸入油液,单靠增压时的流量不可能达到成型速度。导致该故障的原因是大油缸的活塞、密封圈、油管接头等处有漏气现象存在,使油缸吸油腔没有形成真空而无法从附油管吸油。排障的办法是消除漏气点即可。

  油缸速度下降:该故障的特征是快速油缸虽能运动,但速度明显下降。导致该故障原因是:快速油缸的密封环损坏使其推力减小,不能快速推动大油缸活塞和模具运动;制鞋机械大油缸与缸体之间有异物卡阻,快速油缸运动受阻;液压系统压力没有达到工作压力。排障的方法是调高系统压力;检查大油缸活塞表面是否有损伤,如有损伤则说明有异物卡阻,可拆下油缸排除异物或修复损伤表面,使活塞滑动自如;如果是快速油缸密封环损坏或活塞脱出活塞杆,则应更换密封环或对活塞进行针对性修复。

  外底开槽装饰机故障排除

  开槽刀切削力下降:引起该故障的主要原因是鞋机切割机构的皮带轮磨损打滑、三角皮带松动、偏心轮不转动、电动机损坏、开槽刀磨钝造成的。排障的办法是查找上述各处的具体故障点,分别采取更换皮带轮,增大三角皮带的张紧力或更换皮带,修复偏心轮和偏心轴的键和键槽,更换已损坏的电动机,磨锐开槽刀等措施,故障即可排除。由于切割机构带动开槽刀的切割速度高,只有加强保养和润滑才能减少故障的发生。

  自动主跟成型机故障排除

  程序运动速度缓慢:主跟成型的送料、成型、折边、出模等运动都是按照自动程序进行的,是由制鞋机械传动的凸轮组控制液压系统运动的。导致该故障的原因是因凸轮组运动失常造成的。凸轮组的所有凸轮均安装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由电动机、皮带轮、减速器驱动旋转,每转动一周实现一个主跟的自动成型运动的循环。当皮带和皮带轮的摩擦力减小、减速器损坏、离合器失灵时,都会导致凸轮传动轴速度下降而使程序运动速度缓慢。最常见的故障是三角皮带张力不足,只要更换或张紧皮带,程序运动速度就将恢复正常。

  主跟入模不准和弹出受阻:主跟入模不准就是不能准确地进入模具型腔,导致该故障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主跟在码料架上的位置没摆正,二是机械手夹料偏斜,三是制鞋设备机械手与模具型腔没对齐。排障的办法分别是把主跟码正在料架上并不使用压弯偏斜的主跟,机械手规格要与主跟尺寸统一,机械手要与模具型号相一致并调正对齐。当油缸推力不足和运动受阻时,应在活塞密封环、活塞杆、导轨润滑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修复。成型后的主跟不能顺利从型腔弹出的故障,是由模具弹出器损坏和主跟材料粘模两个原因造成的。弹出器装在楦模的槽和孔中,弹簧是易损件之一。主跟在模具中挤压成型时受力很大,有时会贴在楦模上不能被弹出,在主跟码放到料架前撒一层滑石粉,可避免粘模现象发生。--奇峰鞋机编辑

  内底铣槽机故障排除

  铣刀转速下降:铣刀是在高速旋转和快速进刀与退刀状态下工作的,该故障的产生是由三角皮带被拉长和自动张紧轮装置失效两个原因造成的。三角皮带在转动和频繁张紧、放松,张紧中工作容易被拉长,当不能被有效张紧时,必须更换新带。当张紧轮的机件损坏时,即使三角带没有被拉长,铣刀的速度也会下降甚至停转,此时应将张紧轮拆下,更换已损坏的零件,故障即可排除。

  内底传送带被铣坏:该故障是由于铣刀的铣槽下限调节不正确和拉杆调节螺母松动造成的。内底是在传送带上并随其运动中被铣槽的,为了不被铣刀损伤传送带,铣刀的刃部与传送带之间必须保持间距,如果不足这个尺寸,就应调节凸轮和拉杆螺母将铣刀向上抬起。这个故障的产生往往在调试新的内底铣槽尺寸时发生,必须手动试运转无误后才能铣削内底。当在机器使用中拉杆上的调节螺母松动导致铣刀下限位置的降低,也会造成铣刀铣削传送带的故障,与此同时内底槽也会被铣穿,如果不及时停车,传送带就将报废。为防止故障的发生,应加强对机器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噪声严重和铣削受阻:噪声严重的故障是由于铣刀变钝的原因造成的,从而产生刺耳的声音。如果铣刀磨锐后又很快被磨钝,其原因是铣刀刃部材料不能承受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磨损,此时应更换合格的铣刀。刃部硬质合金的性能应符合这一铣削条件。有的内底材料含有太多的杂质,也会导致铣刀的不正常磨损和崩刃。铣削受阻的故障表现在铣削区内存积大量的碎屑,使内底不能正常运行,其原因是吸尘器不能随时将碎屑排出造成的。当吸尘设备风量不足或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停止内底铣槽作业。

  内包头印置机故障排除

  调胶板关闭后转子漏胶:造成该故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印胶转子轴齿槽表面与调胶板间有残留胶或其他异物,导致关闭不严而漏胶,此时应拆开清除异物;二是印胶转子表面与调胶板内弧表面磨损严重,胶液从两者缝隙中漏出,此时应更换转子轴和调胶板。由于转子和调胶板的磨损,还将导致在印置内包头时的出胶量有多有少,使内包头的厚度不均匀。

  内包头前后两端有增厚线段:这是由于鞋机上的模板机构滑动至两端时的短暂滞留造成的,也就是说气缸在换向时的切换速度慢而使转子不能与鞋帮表面迅速脱离,形成线状胶液增加。排障的方法是对模板升降气缸和前后滑动气缸的活塞杆、活塞密封环、换向阀等气动件的灵敏性方面进行检查和调整,必要时更换机件,以提高速度和灵敏度。如果印胶时转子的出胶量过大,也会出现这种故障,此时应及时适度调节前调胶板的出胶量,也可避免因胶量大而使内包头增厚。

  内包头在鞋帮上的位置不正:鞋帮是在模框和模板的夹持中印置内包头的。当模框上的定位柱不准确或没有定位柱时,鞋帮在模框和模板上就会定位不准或失去定位,从而使印置出的内包头位置不正。处理故障的方法就是按照机构要求制作模框和模板,不得任意改动。同时,在印置时要根据内包头形状和尺寸合理调节鞋帮的位置。

  双线缝内线机故障排除

  缝纫无力或停止运动:该故障是由于三角皮带太松或离合器磨损所致。如果三角皮带太松,可松开电动机底座上的螺钉,移动电动机的位置即可张紧三角皮带。当三角皮带磨损严重时,应全部予以更换。如果离合器的锥面接触不良,则更调紧些或更换摩擦片,并要保持摩擦面的清洁,不得有油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