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台江的蜂蜜仅是今年一道新“菜肴”,相比之前已经热销的紫云红薯、长顺绿壳鸡蛋、绥阳土鸭、兴义薏仁米……刚入夏,“黔电菜园”里的“贵州山货”就已人气爆棚。
去年以来,贵州电网把“黔电菜园”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平台,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结合具体贫困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平台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管理,成为助力当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精准帮扶,打通“最后一公里”
“黔货珍品”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帮助贫困地区。
据杨再勇介绍,今年以来选派品德高尚、能吃苦耐劳、有初中以上文化、45岁以下的青壮年人外出培训后成为养蜂骨干。目前村里忙着注册蜂蜜商标,为大家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预计10月就能收割生产到第一批蜂蜜成品入市销售,年创利润将达30万元,户均收入1万元,最终可使全村30户以上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拓宽渠道,小农户搭上“小康车”紫云红心薯因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公认为抗癌食品。尽管在贵州省内有所名气,却一直处于“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境地。
“以前,我们种植的红心红薯销路不畅,每年只种植1亩地的红心红薯。”白石岩乡幸福园村杨小书说,过去的幸福园村,每家每户都种植有1~2亩地的红心红薯,但种植出来的红心红薯品质不一,大小不一,大多用来喂养肥猪。
杨小书记得,小时候父母亲弓着腰、背着一背篓的红薯在集市吆喝贩卖却无人问津的场景。去年以来,在安顺供电局派驻的驻点、驻村干部的帮助下,不仅增加了产量,还通过“黔电菜园”,把最新最好的红薯卖到大城市去,3亩红心红薯的收入近两万元。
此外,贵州电网还多方开拓市场,以“黔电菜园”为平台,打通当地特色产品与外界沟通的壁垒,为“黔货珍品”增加销路。
除了将电网各单位食堂作为“黔电菜园”的固定客户,定期购买农产品,保证销路外,派驻的驻村干部还应用当地电商平台拓宽市场渠道,面向社会客户开展电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