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出手藏品成交查询
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之二、竹林七贤之三、竹林七贤之四 剧照
2003-2007年
单屏电影
35毫米黑白电影胶片转DVD
杨福东的《竹林七贤》系列引用了这一历史典故,但却不取其形而取其意。这一系列的创作从2003年到2007年,全片分五部分。七个成双结对的男女,开启了一趟漫长的认识自我之旅,在其中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
《竹林七贤 之五》是这个系列的结尾。这些缺乏身份的知识分子们回到了城市之中,在繁华的上海都市里,仍然未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这一帧画面中的女子身穿绸缎裙,戴着美丽的项链,以庸懒的姿态侧卧,羽毛装饰的床屏衬托着环境的奢华,暗调的整体画面营造出纸醉金迷的氛围。然而女子的目光却投向了未知的远方,神态愣怔、眼神迷茫。她的确回到了城市,这里却并非她的理想归处,但究竟要去向哪里,无人能给出答案。
杨福东
竹林七贤 之五
2007年
120×180cm
黑白 C-print(Edition of 10 + 2AP)
展览:
1 杨福东:竹林七贤 , 亚洲协会,纽约,2025年(非同一版数)
2 杨福东: 我感受到的光, 大邱市立美术馆,大邱, 2016年(非同一版数)
3 中国摄影书典藏系列骆伯年杨福东特展, 三影堂+3 画廊,北京,2016年(非同一版数)
4 杨福东个展,MARIAN GOODMAN 画廊,巴黎,2009年(非同一版数)
5 杨福东:The 7 Intellectuals in the Bamboo Forest I-V,Jarla Partilager 画廊,瑞典,2008年(非同一版数)
出版:
1 《杨福东:竹林七贤》, 亚洲协会,2009年,内页
2 《杨福东:Seven Intellectuals in Bamboo Forest》,Jarla Partilager 画廊,2008年,第195页
估价:RMB 80,000-150,000
杨福东以独特的影像视觉风格,赋予了现代场景和人物以传统水墨画般的古典文人气质,营造出独特的疏离感与历史厚度。这种风格和手法,一度使他在西方艺术理论语境中成为“中国性”的代表。它们模糊了历史与当下的界限,使“小题材”拥有了更为“宏大”的质感。
古老寓言的现代回响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折射着中华文化中对质朴的执着坚持与信仰传承的重视。移山的治世理想经历无数代际传承,成为了使凡人比肩神明的能量,这种与既定命运和客观逆境斗争的志气,深埋于中国人的普世价值观中。1940年,在抗日战争与印度独立的背景下,国画大师徐悲鸿创作出了水墨画《愚公移山》。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鼓舞和激励大众以愚公挖山不止的信念争取全民族的解放。
杨福东
愚公移山 1
2016年
108×200cm
黑白喷墨打印(Edition of 10 + 2AP)
展览:
1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2016,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7年
2 愚公移山,OCAT 西安馆,西安,2017年
3 愚公移山,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2016年
出版:
1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 201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内页
2 《周末画报》,2016年12月第3期“影集”专栏
估价:RMB 100,000-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