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结果查询征集2026

名称: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结果查询征集2026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2974054

更新时间:2025-11-13

发布者IP:14.151.81.76

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结果查询征集2026

  明万历

  剔红双龙方盘

  “大明万历壬辰年制”刀刻填金款

  25.5×25.5 cm

  本盘木胎剔红制成,方形委角,浅腹折沿,四方圈足,主体施红漆,足内髹黑漆。盘正面四周盘沿雕缠枝茶花双鸟纹围就,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鸟儿齐鸣欢跃景象。

  盘心雕双龙庆寿纹,双龙飞舞于江崖海涛之上,正中江崖处涌起浪花,浪花托起四合如意祥云,上方袅袅升起一缕祥云,围作一草书“寿”字,“寿”字周围雕饰火珠纹,祥云卍字纹及三星纹,寓意“万寿如意,三星高照”。

  盘外壁四周雕饰缠枝花卉纹,圈足之内中部靠上方,有刀刻填金楷书“大明万历壬辰年制”款,按壬辰年,即明代万历十九年(1592年),属其在位中期时作品,洗练洒脱的龙纹形象颇具特色。在底款中加入干支纪年的做法,是万历朝首创,这样更有助于后世对器物制作时期的准确把握。

  此盘全器构图雕刻缜密繁复,凸显万历剔红器具之时代特征,尤其盘心中的云龙拱寿,江崖福海等寓意吉祥的图案,更是万历朝官作剔红器物的首创样式。

  此盘流传四百二十余年而整体品相完整,且近世流传有序,来历清晰,是极为少见的剔红传世精品,不可错过。同类可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

  明中期

  剔黑王母祝寿捧盒

  D: 25 cm

  捧盒整体呈球形,由盖与身两部分组成,造型圆润饱满,颇具古韵。其采用剔黑工艺制作,以黑色大漆为主要材质,通过反复髹涂积累到一定厚度后,再以刀代笔,精雕细琢。黑色漆层下隐约透出红色漆地,黑红相间,对比鲜明,既凸显了雕刻的层次感,又增添了视觉上的典雅韵味。

  盖面的纹饰是整件捧盒的精华所在,雕刻的是“王母祝寿”图。画面中,亭台楼阁建筑精美,飞檐翘角细节清晰,仿佛能感受到其古朴庄重的气息。高官居于亭中,神态雍容,周围侍从姿态各异,或执扇侍奉,或躬身行礼,尽显恭敬。祥云缭绕间,王母驾云而来,似为祝寿添彩,一只神鸟立于庭前,羽毛刻画细腻,神态灵动,为画面增添了祥瑞之气。纹饰周围环绕着繁复的灵芝花卉纹,线条流畅,雕刻精细,将主体画面烘托得愈发典雅庄重。

  盒身与底座的纹饰同样精彩绝伦。盒身以开光的形式分布着各式花鸟纹样,花卉绽放,枝叶舒展,鸟儿或栖息枝头,或展翅欲飞,神态逼真,每一处细节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整体布局繁而不乱,尽显工艺的细腻与考究。近足处则雕刻有云纹与瑞兽纹,云纹如流水般灵动,瑞兽在云间穿梭,仿佛在演绎着神话故事,与盖面的“王母祝寿”主题相呼应,营造出浓郁的仙意氛围。

  明代中期,雕漆工艺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技法愈发精湛,题材也更为丰富。这件剔黑王母祝寿图捧盒,不仅体现了明代雕漆艺人高超的技艺水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祥瑞、长寿的美好追求。它是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每一道刀痕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每一处纹饰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研究明代雕漆工艺、艺术风格以及社会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与收藏价值。同类可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

  清乾隆

  剔红大吉葫芦瓶

  H: 46.6 cm

  乾隆一朝持续六十载,盖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盛世王朝,文化艺术可谓遍地开花,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形势。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承制了大量雕漆名品,无论是整体技术水准,还是艺术风格都趋向顶峰,具有气势磅礴、优雅高贵、择料精良、造型成熟、工艺精湛、纹样华美之大家气魄。此清乾隆剔红大吉葫芦瓶,即为这个时代最有力的见证。

  本品尺寸硕大,造型扁葫芦状,敞口外撇,束颈丰肩,中部束腰,有上小下大的两个圆腹组成,整体造型丰满圆滑,稳重大气,流线优雅。通体髹朱漆,瓶身剔刻连续回字纹锦地,其上剔刻缠枝花卉纹图案,饰纹样繁缛纤巧,营造出一种富贵堂皇之感。葫芦瓶正面和背面上下两部分中心,各饰一个圆形开光,其内镶嵌金色锦地纹花边金属片,内书“大”、“吉”二字,寓意“大吉大利”。

  此拍品具有典型的乾隆朝时期诸多特征,雕工锋芒毕露,细致缜密,通过多层次的雕法和开光的设置提升了构图的立体感,动感,和震撼力,使人赏心悦目。同类可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

  清乾隆

  掐丝珐琅宝相花纹大香薰

  H: 63 cm

  此薰炉以精铜为胎,通体施以掐丝珐琅,整体造型雄浑大气,尽显皇家威仪。主体以清新雅致的天蓝色为地,其上以红、黄、绿、粉等缤纷色彩掐丝勾勒出宝相花纹,花朵饱满繁复,枝叶缠枝蔓延,如锦缎般铺满炉身,每一处花纹都经工匠精心排布,既具宗教符号的庄严感,又有花卉纹饰的柔美韵致,另一侧缠枝花卉纹中饰仙鹿纹,颇为新奇,是乾隆时期对传统纹样的创新演绎,暗含“吉祥长寿”的美好祈愿。

  炉身两侧的鎏金螭龙耳设计尤为夺目,螭龙身形矫健,爪攀炉身,龙头怒目圆睁,神态威严霸气,鎏金工艺使其在蓝釉繁花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既承担实用的持握功能,又为器物增添了皇家的尊贵与威仪,是清代神兽装饰艺术的精妙体现。

  炉盖为镂空鎏金工艺,纹饰繁密华丽,顶部的鎏金镂空球形钮,雕刻有祥龙纹饰,与整体风格浑然一体,香雾可从镂空处袅袅而出,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

  炉底以三只鎏金兽首形足支撑,神态威严,鬃毛纹理清晰,足部亦饰有掐丝珐琅花卉纹,与炉身纹饰遥相呼应,让整体造型稳重且富有层次。

  此器汇聚了掐丝、珐琅、鎏金、镂空等多种顶级工艺,将金属的硬朗与珐琅的绚丽、神兽的威严与花卉的柔美完美融合。宝相花的宗教意蕴、螭龙与狮首的权力象征、繁复工艺的奢华呈现,共同构筑起乾隆时期宫廷艺术的审美图景,不仅是一件实用的香薰器具,更是清代盛世工艺水准与皇家文化的具象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