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收费多少火爆征集
咸丰二年(1852),贵为乾隆年间状元潘世恩之孙的潘祖荫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而后勤勤勉勉,累三十年光阴,历官刑部、兵部、工部尚书等职,充任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并行走南书房数十载,可谓朝廷砥柱中流,极为显赫。
身居高位之余,文人心性的潘祖荫亦是学识淹博,精于书法,擅于金石考据,并富有藏书。其藏书楼“滂喜斋”所蓄善本,甲于吴下。民国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称之:“公幼好学,涉猎百家。尤喜搜罗善本书、金石碑版之属。……滂熹斋所储,不以繁富相炫,顾多精品”。
作为晚清重臣,潘祖荫的藏书以珍罕取胜,毛晋汲古阁、怡王府乐善堂、季振宜辛夷馆、黄丕烈士礼居、汪士钟艺芸书舍等藏书散出后,潘氏亦多有入藏。光绪癸未(1883),丁忧在家的潘祖荫聘请金石名家叶昌炽为之整理藏书,潘氏详述刊刻源流及递藏原委,叶氏记述成文,遂成《滂熹斋读书记》二卷。后来,潘祖荫弟潘祖年在叶昌炽的帮助下,“增补多则,改订三卷”,并易名为至今流传的《滂熹斋藏书记》。
根据《滂喜斋藏书记》以及《滂喜斋宋元本书目》所载,仅宋版书潘祖荫所藏大约一百四十部。上海市图书馆中被奉若国宝的藏书菁华,便有多种曾为潘祖荫滂熹斋旧藏,如宋版《王荆公唐百家诗选》《杜工部集》《金石录》《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等。
潘祖荫曾有藏书印“分廛百宋,移架千元”,亦可见其之自得。而与“滂喜斋”并重的潘氏“攀古楼”,因藏“海内三宝”中“大盂鼎”“大克鼎”,亦是声名卓著,并足可见潘祖荫藏品之珍罕精稀。
潘祖荫著、叶昌炽编、潘承弼 增补《滂喜斋藏书记》,民国十七年增修本
潘祖荫《滂喜斋藏书记》卷一“经部”书目记“宋刻音点周礼详节句解”,内文记载:
宋刻《音点周礼详节句解》〔一函四册〕
此与前本不同,有武夷勿轩居士序,云云坡陈君以鲁斋《二礼句解》属序。勿轩,熊禾去非之号也。又有题记云:“今将本局所刊旧本增修注释,三复校正,并无讹舛,伏幸藻鉴。”是其书已经坊肆附益,非鲁斋之旧矣。有无名氏手跋,钤“孝弟清白传家”印。
附藏印“荥阳”、“潘氏彦中”、“潘康”。
——潘祖荫《滂喜斋藏书记》卷一“经部”
根据潘祖荫《滂喜斋藏书记》所记,书籍内容、版本、数量、题跋、鉴藏印等一一吻合,显系本拍品宋版《音点周礼详节句解》,一套四册,距今近千载能完好流传及今,幸赖文脉庇护。书中钤印“潘祖荫藏书记”。
钤印:潘祖荫藏书记、山阴沈仲涛珍藏秘籍、潘氏彦中
事实上,潘祖荫的藏书曾有数次散毁,尤是英法联军入侵时,更是惨遭罹祸。其在《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序》中说:“咸丰庚申(1860)三月,荫所藏存申衙前汪氏义庄书四十箱既失,八月中澄怀园之所藏亦尽,于是荫之书荡然矣。而结习未忘,又复时时收之。”
而后潘祖荫因藏书之癖,又不吝财赀广为搜罗,再成规模,因深知觅书、藏书不易,曾有诗云:“佞宋真成癖,年来不可寻。偶然珍一帙,直欲抵兼金。角折芸香蔚,签残蠹物侵。海源今宛委,万轴自森森。”晚清王季烈《滂喜斋藏书记·序》中亦感慨潘祖荫:“在朝数十年,持躬清介,屏绝馈遗,所藏商周珍器、宋元精椠,皆尽廉俸购之四方。”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也说:“潘文勤师,图书金石之富,甲于吴下。”
《音点周礼详节句解》,简称《周礼句解》,南宋朱申撰,全书共分十二卷。按周礼篇章: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各分两卷,逐句诠释。
根据《四库全书》提要,朱申,字周翰(亦有记为用翰),号鲁斋,宋太学生。又淳熙十一年序:李心传《道命录》之新安朱申,题衔朝散大夫、知江州军事。另有《全宋文》载,朱申,字维宣,自号熙时子,雩都(今江西于都)人。皇祐间有声太学,尤喜谈兵,以边劳奏补龙平慰,期年而罢。归,矢志著书,当时名士王安国、黄安中、吴景山、郑闳中皆与交。申居极贫,怡然自适。著有《语孟辨笺》《孙吴新注》。见道光《雩都县志》卷二二,参《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三。此二人或为同一人,盖记载有误,又迄今久远,不易考证所致。
是部宋版,开本尺寸21×12.7cm,半叶十一行,黑口,双鱼尾,卷首武夷勿轩居士作序,行书刊印,书法精妙,颇有苏轼、米芾韵致。而后为“音点周礼详节句解卷之一”,题记云:“今将本局所刊旧本增修注释,三复校正,并无讹舛,伏幸藻鉴。”至卷十二终。
本书存世稀见,笔者查阅各大馆藏、市场等皆暂未得见,或为天壤间孤本,珍罕可知矣。美国哈佛图书馆藏拜经楼旧藏“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 1556)蔡扬金刊本”,收录于《四库全书珍本》四集第042号,书中不见“武夷勿轩居士序文”,版本亦有明显不同。
潘祖荫《滂喜斋藏书记》中所言“此与前本不同,有武夷勿轩居士序”,则是其所藏“宋刻《校正详增音训周礼句解》十二卷〔一函六册〕”,亦未见“武夷勿轩居士序文”。
《周礼》又称《周官》或《周官经》,先秦典籍不见征引,全书定型应在战国时期,为记载周代的理想官制内容的书籍,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此书以官制为纲绳,大而至于政治、军事,小而至于衣冠、陈设,无所不述,无不有义。
其中,天官冢宰总述朝廷官制,地官司徒描述民政与财政,春官宗伯为关于祭祀内容,而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则分别为“军事”、“司法、外交”、“各种工具器物的制作方法与国家工程准则”等。此分篇又分别对应后世“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六官分卷体例亦直接影响北周官制改革,六部建制亦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