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增大成交率盛大开拍
明末清初 黄花梨夹头榫可折叠酒桌
109.5×62.3×77.5 cm
估价:RMB1,100,000-1,800,000
此件家具为明末清初黄花梨夹头榫可折叠酒桌。其以黄花梨为材,选料考究,纹理通达温润,色泽沉穆雅致,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仍保持原皮壳风貌。整体线条简洁流畅,触感温润细腻,摒弃了繁复雕饰,尽显“简素雅致”的明式审美精髓。
案面采用攒框装板工艺,面沿作微弧收边,线条简洁流畅,边抹和抹头均可见明榫,下配横竖双向穿带支承,虽费料耗时,却确保案面平整挺括,历经百年并未变形。面沿作细腻微弧收边,线条柔中带刚;边抹自上至下渐次低落,形成丰富的阶台线脚,视觉上层次分明,既强化了案面的立体感,又与整体简约形制和谐统一,于细节处彰显工匠的精湛技艺。
牙头饰以灵动的如意云纹,整体比例得当,线条婉转流畅,为素净的案体增添了几分文人气韵。牙条则一木整挖而成,厚度匀净适中,边缘起圆润阳线,阳线自始至终连贯无断,弧度精准如一,足见工匠对木材纹理走向的精准预判与开料雕琢的高超功力。牙板与腿足通过夹头榫结构咬合,榫卯交接处严丝合缝,完美呈现明末清初家具榫卯工艺的巅峰水准,“以榫卯为骨”的造物智慧在此尽显。
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中记载了文人士大夫外出雅集携带便携桌的情境:“二张,一张高一尺六寸,长三尺二寸,阔二尺四寸,作二面折脚活法,展则成桌,叠则成匣,以便携带,席地用此抬合,以供酬酢。”
此案的可折叠便携功能与文献记载高度契合,既是军旅出行的实用器具,亦能满足文人雅士郊野雅集、焚香插花、文书酬酢之需,是跨越实用与审美、军旅与文人两大场景的稀有品类。
瓜棱腿用于案具的做法非常少见,大多数案具多以使用圆腿、方腿、打洼或起线条的形式。而此案罕见的“八棱瓜棱”造型,以整木雕刻而成,棱线从足端至牙板下沿一气呵成,无拼接痕迹。相较于常见的圆腿、方腿或打洼腿,瓜棱腿的多棱结构不仅在视觉上打破了单调,增添了雅致的文人气息,更在力学上具备显著优势:棱线增加了木材的接触面积与摩擦力,使桌体组装后更稳固,承重性能远超普通圆柱腿;同时无尖锐棱角的设计,在收纳携带时不会剐蹭行囊,充分考虑了出行场景的实用需求。
腿足间设双横枨加固,横枨亦作瓜棱式样,与腿足造型形成呼应,既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又使整体形制更显和谐统一。横枨与腿足的衔接处做巧妙结合,细节处规避行旅中的剐蹭风险,尽显“实用优先,细节考究”的设计逻辑。足底造型规整优美,着地平稳,进一步印证了此案制作的严谨态度。
折叠式案因可拆卸特性,部件易丢失损毁,完整传世品极为稀少。此案不仅完好保留原皮壳与全套完整榫卯,以罕见的瓜棱腿造型独树一帜,其独特的视觉审美与超高工艺难度更添收藏稀缺性。
作为古代可折叠黄花梨家具的典型代表,此件集材质美、工艺美、功能美与文化美于一身,既承载着古代工匠“物以致用”的设计智慧,又彰显了文人士大夫“简雅尚素”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