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拍卖流程总征集处
林传发制富森红土线香一组五件
长约20.5 cm/支;约10.2g
来源:肖木香学。
无底价
制作者:林传发(台北沉香协会会长,被业内称为「红土王」)
此组为2010年制作的老线香,经过十五年的陈化和淳化,燃后可切身体验到犹如直接点燃红土沉香原料般的高浓度质感,气沉丹田,身心愉悦。
富森红土燃烧的味道,如婴儿般暖暖的甜奶香,油脂丰润的坚果香,又有清爽的丝丝凉感。
林传发:台北沉香协会会长,因收藏红土的数量和质量兼优,被业内称为「红土王」,并以红土沉香原料深入研究手工线香的制作技艺,精准控制出烟量、燃烧速度、香味层次的丰富性及持久性。
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器名滿天下。兩朝使用西亞進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絢麗,常見暈散現象。由於顏料含鐵量高,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藍結晶斑點,深凹胎骨,與豔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本品正是追仿永宣青花效果,令中國與歐洲兩種風格截然不同的紋飾毫無違和地融為一體,整體上更添典雅韵味。
凡六方尊、八方尊等式,並非如琢器拉坯成形,而是預先做好相應片數,後粘合而成,全程沒有拉坯工具協助,僅靠雙手塑造,極其考究功夫。入窯後極易坍塌變形開裂,另由於棱面器物窯燒時都面對折角易裂的難題,故陶工須確保所有棱面厚薄一致、嚴絲合縫,方能避免窯燒之際開裂變形等問題。可以想像當時成品不易,存世者彌足珍貴。
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此式青花花卉紋六方瓶肇製於雍正一朝,流行於乾隆前期,其雍正款者傳世稀少,目前所知唯見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有藏,而本品紋飾繪畫風格和青花發色流均露出濃厚的雍正禦窯遺風,如出一人之手,毫無差別,其中肩部所繪的如意頭紋飾為唐窯時期最具特色的邊飾之一,與本品同類一例可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一例,著錄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頁118,圖79,其特點是如意頭繪畫飽滿,另外,首都博物館所藏的乾隆粉彩鏤空六方瓶造型與之相同,檔案明確記載的唐窯鏤空作品生產時間都在乾隆七年至九年之間,因此可以較為肯定此式青花六方瓶出現時間應該在乾隆十年以前的數年裏,乾隆中後期就不曾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