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参拍结果公布宣传方式
革命烽火中的艺术呐喊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精神、德国表现主义和苏联宣传版画的影响。鲁迅先生以“为人生而艺术”的理念大力倡导与推动新兴木刻发展,不仅翻译、引介国外进步版画,还亲自组织讲习会、策展办刊,激励了彦涵、力群、李桦、古元等一批艺术家的成长。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背景下,木刻迅速从文人雅玩转向现实关怀与大众传播,成为鼓舞民众、唤起民族意识的重要视觉力量,以其廉价、复制性强的媒介优势,成为抗战文化的先锋。艺术家们深入城乡与前线,创作出大量具有强烈感染力和战斗性的作品,内容多描绘民众疾苦、战地风云与英雄事迹,形成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力群
延安鲁艺校景
1941年
纸本木刻 8/30
18.5×12.5 cm.
起拍价:RMB 1,000
力群的《延安鲁艺校景》是解放区版画的杰出代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作为培养革命文艺人才的摇篮,见证了无数师生在艰苦环境中追求艺术与真理的坚定身影。《延安鲁艺校景》曾发表于《力群版画选集》《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史》《中国百年版画》等著作,反映了艺术家们在特殊历史时期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和对艺术创新的探索。
新中国建设中的蓬勃气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在文化领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艺术事业的发展,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版画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艺术家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创作题材也十分涵盖了工业建设、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用作品展现新中国的崭新风貌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力群
秋曲
1962年
套色木刻 3/200
44×30.5 cm.
起拍价:RMB 1,000
董其中
花
1962年
纸本黑白木刻 7/30
30×24 cm.
起拍价:RMB 1,000
廖开明
春天
1961年
黑白木刻 17/200
27.5×20 cm.
起拍价:RMB 1,000
徐匡是新中国培养的代表性版画家,他于1958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主动放弃升学机会,调入四川美协,深入一线参与基层文艺工作。之后长期深入西藏生活,浸入高原文化与少数民族生活,其作品《主人》曾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一等奖,《高原阳光》则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本次专场汇聚了20幅徐匡的木刻版画作品,横跨其最活跃的60-80年代,以多种面貌展现这位版画大家的艺术之路。
徐匡
嘉陵江上
1961年
黑白木刻 2/50
43×59 cm
起拍价:RMB 3,000
徐匡的木刻版画既具现实关怀,又富有审美张力,在广大人民心目中扎根,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嘉陵江上》是其60年代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嘉陵江的壮美风光和江上劳作休憩的人们。奔腾的江水、忙碌的船只、劳作歇息的人群,共同构建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宏大叙事图景;工人们共读《人民日报》的场景,更点出人民群众对国家大事、建设动态的关注,以及积极汲取知识、紧跟时代步伐的精神面貌。
而在黑白木刻之外,徐匡也积极地从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70年代开始更多地运用套色、水印技术来展现多元丰富的色彩,让画面兼具木刻的刀味与水墨的韵致,也推动了中国版画艺术的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