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皇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服务全球艺术品市场
金学莲、姚元之、赵载元、周栻等
致亲友札六通
散页(十二页) 水墨纸本
尺寸不一
无底价
内含:
1.词人金学莲致乐钧莲裳札二页(王凤琦、李庸藏);
2.邀友札二页(王凤琦藏);
3.安徽桐城姚元之致莲学札三页;
4.浙江仁和赵载元致同僚书札三页(王凤琦藏);
5.诸暨周栻为蔼人所藏两册书法(一册为梁同书手札)所作赏评(咸丰戊午1858年);
6.日照许瀚致建老札一页。
金学莲(1772-?),字子青,一字青侪,号手山。江苏吴县人。诸生。工诗善书,书法董其昌。早年居扬州,为两淮盐运使曾燠幕僚。1834年还故里,与洪亮吉、张问陶相友善。
本札致正在守孝闭门的莲裳三兄,信中表达了对他思念,愿其一切安好,并恳求他想办法代支薪水。上款人“莲裳”应为清乾、嘉间文学家乐钧(1766-1816),字元淑,号莲裳,临川人。受业于翁方纲门下。嘉庆六年(1801)举人。游幕江淮、中州、岭南。
此通《邀友札》提到邀莲裳、蔚堂二友人到家中相聚,同游郊外之事。“莲裳”为乐钧;蔚堂为应为画家孙延,原名衡,字寿之,号蔚堂。
姚元之(1773-1852),字伯昂,号荐青。嘉庆十年(1805)进士。典陕甘乡试,入值南书房。十七年,擢侍讲;十九年,督河南学政;后累迁内阁学士。“工篆、隶、行、草书法,深得赵承旨神髓”。
本札写给姻亲兼友人莲学的回信。内容有对侄辈的照应,因疏于关照而表现歉意;有对官场动态的陈述,提及因刑部认为案有纰漏,而影响莲学的议叙(清代一种奖励官员的制度);还有关于命理的依赖以及私人礼节往来。
赵载元,清初学者赵一清(1709-1764)之子。赵一清,字诚夫,号东潜,室名小山堂。郦学专家,所著《水经注释》最晚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其子赵载元曾请同里梁玉绳、履绳兄弟润色,其最早刻本为乾隆五十一年(1786)毕沅的开封刻本。
此回信恭敬有礼,既表现对收信人的推崇与感怀,赞叹对方“清风亮节”“澄叙官方,挽回积习”,又表达了新年的祝福,“倍臻嘉胜,无任忭颂”。
吕璜、张恕、毛岳生
致姚椿等书札五通
散页(八页) 水墨纸本
尺寸不一
无底价
内含:
1.广西永福吕璜短札二通,其中一通致桐城派第一代门生姚椿;
2.浙江鄞县张恕致佩瑗札一通;
3.江苏宝山毛岳生致姚椿札二通五页,一通为王凤琦旧藏。
吕璜(1788-1838),字礼北,号月沧。古文大家。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任浙江庆元、奉化、山阴、钱塘等县知县,当时有“广西第一才子”之誉。为官能体察民情,后因得罪权贵,被革职归乡,晚年主持桂林秀峰书院。
两通书札内容虽简短,却尽现文人交往的雅趣。上款人“樗寮仁兄”即姚椿(1777-1853)。其字子寿、春木,号生寮。江苏娄县(今上海)人。少时以监生在京师从洪亮吉、杨芳灿、张问陶等前辈名公游。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不就。后受学姚鼐,锐意于程朱之学,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夷山书院、荆南书院、景贤书院达半生之久。
这封信写的十分谦逊,恳求诸先生为《雨窗读画图》题诗,并附拙作请改。另一封信钤有“吕璜之印”,仅用二十余字传达了问好的托付、失约的调侃、赠作的谦虚回应。
张恕(1790-1874),字贯一,号铁峰。道光八年(1828)举人,曾为三品封正黄旗官学教习。性诚笃,留京供职仅一年,便以亲老辞归,不再任职。工书法,又能白描山水。其父张烜到云南任职时,张恕卓然有成,往来文牍多出其手。
本札包含查问信件;感谢对方登门馈赠礼物,“谊联昆季,何必拘此形迹”;倾诉近来“事多棘手”,追忆往昔在霅溪避暑夜话的闲适;为生计困难的友人谋职等事宜。全文在在事务性沟通中渗透着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书信特有的琐事见真情的书写风格。
毛岳生(1791-1841),字申甫,一字生甫、兰生。父毛际盛(1764-1791),出钱大昕之门。生平博综经史,于文字训诂,天文舆地,靡不精究。尝从桐城姚鼐学,受古文义法。工诗古文辞,著有《休复居诗文集》。
两通书札措辞恭谨,为清代士人书信的典型样本。既有士人交往的礼仪维度,如经济互助、人情托付;又有个人心境的抒发,“家事繁琐”“兼患暑疾”的现实与“畅谈几日”的期盼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雅趣的笔调中生动再现了文人交往的细腻与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