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怎么增大成交率征集
杨晋
《山水册》
设色纸本 册页
20 x 15cm. x 12
杨晋,江苏常熟人,王翚入室弟子,清代宫廷画家,以画界画见长,他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传统工笔界画的特长,把人工建筑的楼阁台榭及人物举止和天然山水景色紧密结合起来,在结构上作了极好的剪裁,满而不闷,画风细致明秀、娟丽清新,层次过渡非常自然。曾与王翚等绘制《康熙南巡图》,该图绢本设色,全图人物有两万多,是罕见的巨作,该画原藏清宫,后散佚。
李方膺
《花卉册页》
设色纸本 册页(十二开)
22 x 28cm. x 12
来源:纽约苏富比2014年9月拍卖会lot806
款识:
(一)归去来,三径多荒苔,径荒岂能荒我菊,菊边亦自有翠竹。竹既翠,菊且黄,天容我归媚秋光。使我弗知三径荒。乾隆十八年(1753)夏日写于借园松棚。钤印:间吟白雪、方膺
(二)钤印:梅花和尚
(三)咲杀东风压卧梅,联珠缀玉伴尘埃,扶他直起量长短,高透罗百丈开。晴江夏日写于借园松棚。钤印:方膺
(四)桃柳春风。李方膺。钤印:间吟白雪
(五)罗浮山腰。 钤印:大开笑口
(六)晴江醉笔。钤印:我畏古人
(七)梅古半无苍。钤印:方膺。画外,李生
(八)踈枝密蕊晓霜封,此种秋客不可踪。自愧不如花意淡,一池墨汁尚嫌浓。李方膺。钤印:方膺
(九)挥毫落纸静无尘,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乾隆十八年长夏写于金陵借园松棚。钤印:小窗夜雨。
(十)钤印:方膺
(十一)摹朱晦翁笔。钤印:一吷而已
(十二)乾隆十八年写于金陵借园河亭,南通州李方膺。钤印:方膺
此花卉册页乃“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的晚年大成之作,是时距其离世不足三载。李氏绘制此作时乾隆十八年(1753)夏日,寄居于友人金陵家园中(是为“借园”),并以鬻画为生。他生性耿介,历经宧海浮沉,郁不得志。故其晚年画风一变,犹为奇绝郁狂。是作十二开册页,梅菊鲜花,用笔苍古利落,墨彩交斛双辉。犹其梅花结构形态多变,用墨润涩交融,总是出人意料,为之一叹。
佚名(中、晚唐,约八至九世纪)
《金光明经》
水墨纸本 手卷
26 x 350cm.
说明:敦煌遗书本《金光明经》卷第一,卷轴装,首残尾全,整卷存6纸,全长198.5厘米,纸幅高23厘米。
本件为昙无谶译四卷本《金光明经》,存“赞叹品第四”和“空品第五”,尾终卷一末,存尾题“金光明经卷第一”。尾题后有长方形“净土寺藏经”墨印,又有杂写“佑住经金光明”六字。通卷纸张帘纹清晰,厚薄均匀,纸质韧性较好,书品亦佳,属于典型的八、九世纪间抄本。
卷尾墨钤“净土寺藏经”长方木戳记,知曾为敦煌净土寺所藏。净土寺,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的著名僧寺,归义军时期十七大寺之一。地处沙州城内,在敦煌文献中记作:“沙州净土寺”,亦名“三世净土寺”,其名源于佛经,初见于开元七年(719),北宋初年尤存。著名僧人有释门法律愿济、都僧政绍宗、住三窟禅师法心等。净土寺藏经甚富,从现存敦煌遗书中含有净土寺题记和印信的经卷来看,所藏经、论、律三藏皆备,变文杂件及藏文文献亦有之。
据统计,海内外现存敦煌经卷中,钤有寺院藏经印的为数不多,主要有三界寺、净土寺、报恩寺、乾明寺、开元寺等。钤有“净土寺藏印”的连同本拍品在内约占敦煌遗书总数的万分之七。
9世纪 敦煌写经 唐代吐蕃时期写本 般若波罗蜜多第六十
水墨纸本 手卷
首尾俱全
27 x 44.5cm.
27 x 45 x 16cm.
27 x 27.5cm.
全长792cm.
此卷高24.7CM,长768CM,敦煌卷本原装,吐蕃时期纸张坚韧厚实,耐拉抗蛀,色呈淡黄或灰白。造纸的主要原料包括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灯台树、杜鹃科的野茶花树和故纸等。瑞香狼毒有剧毒,虽然不是造纸的上乘原料,却可以防虫,有利于纸张的长期保存。本卷首缺尾全,有乌丝栏,纸张有帘纹,整卷原始装裱,从书法来看是一件难能可贵的吐蕃写经中的精品之作,通卷字体书写流畅,抄写虔诚。敦煌藏经洞自被发现以来就命运多舛,历经历史磨难多数写经都残缺不全,能首尾完整保存下来实属难得不易,完整的敦煌写经真是遍行宇内寥若晨星。